節氣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ㄝˊ ㄑ一ˋ

拼音 jié qì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根據太陽的位置,在一年的時間中定出二十四個點,每一點叫一個節氣。通常也指每一點所在的那一天。

solar period(term); a day marking one of the 24 divisions of the solar year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國語辭典簡編本

節氣「ㄐㄧㄝˊ ㄑㄧˋ」

時節及氣候,節氣代表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運行的位置。每十五度設一個,共有二十四個節氣,兩個節氣間平均差約十五天,但因地球繞日速度隨距日遠近而變,所以節氣間距略有不同。古代天文家以二十四節氣分配十二個月。

造句節氣自古以來便用以表明氣候變化和農事的關係。

國語辭典修訂本

節氣「ㄐ一ㄝˊ ㄑ一ˋ」

⒈  代表地球在公轉軌道上執行的位置。每十五度設一個,共有二十四個節氣,兩個節氣間平均差約十五天,但因地球繞日速度隨距日遠近而變,所以節氣間距略有不同。古代天文家以二十四氣分配十二月,在月首的稱為「節氣」,如立春、清明,在月中的稱為「中氣」,二者又通稱為「節氣」。

引證解釋

⒈  猶節候。季節,氣候。參見“二十四節氣”。

漢 王充 《論衡·寒溫》:“寒溫天地節氣,非人所為明矣。”
南朝 宋 謝靈運 《燕歌行》:“孟冬初寒節氣成,悲風入閨霜依庭。”
唐 張籍 《喜王起侍郎放牒》詩:“東風節氣近清明,車馬爭來滿禁城。”
《紅樓夢》第九四回:“如今雖是十一月,因節氣遲,還算十月。”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三章:“這時是陰曆七月初二,雖然過了‘立秋’的節氣已經十來天了,可是到晌午還是很熱。”

⒉  氣節。參見“氣節”。

《宋書·自序傳》:“﹝ 沉矯 ﹞以節氣立名,仕為立武校尉、偏將軍。”
明 方孝孺 《戇窩記》:“士之可貴者在節氣,不在才智。”
姜妙香 《追懷往事》:“﹝ 梅蘭芳 ﹞是個明大義、講節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