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物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ㄝˊ ㄨˋ

拼音 jié wù

基本釋義

⒈  作為;行事。

⒉  各個季節的風物景色。

⒊  應節的物品。

國語辭典修訂本

節物「ㄐ一ㄝˊ ㄨˋ」

⒈  每一節令中的景物或事物。

唐·盧照鄰〈長安古意〉:「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引證解釋

⒈  作為;行事。

《呂氏春秋·士容》:“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節物甚高而細利弗賴。”
高誘 注:“節物,事也。行事甚高,細小之利不恃賴之也。”

⒉  各個季節的風物景色。

晉 陸機 《擬明月何皎皎》詩:“踟躕感節物,我行永已久。”
宋 蘇舜欽 《秋夕懷南中故人》詩:“向夕依闌念昔遊,蕭條節物更他州。”
清 吳偉業 《礬清湖》詩:“生還愛節物,高會逢茱萸。”
沉尹默 《五月五日》詩:“節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

⒊  應節的物品。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如節物則春旛、燈毬、競渡、艾虎、雲月之類。”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摘抄·史二》:“中城兵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餘怪問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馬處送節物也。’”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 正在家中喫利市飯,忽見老門子 陸有恩 來拜年,叫道:‘ 金阿叔 恭喜了!有利市酒,請我吃碗!’ 金令史 道:‘兄弟,總是節物,不好特地來請得。今日來得極妙,且喫三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