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的意思

注音 ㄓˇ ㄕㄤˋ ㄊㄢˊ ㄅ一ㄥ

拼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

詞性 形容詞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比喻誇誇其談,不切實際。也比喻只是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armchair strategy; engage in idle theorizing; fight only on paper;

相似詞

敗絮其中 望梅止渴 坐而論道 言之無物 金玉其外 誇誇其談 一紙空文 華而不實 畫餅充飢 秀而不實 空言無補

相反詞

言之有物 身體力行 身經百戰 南征北戰 埋頭苦幹 兢兢業業 坐言起行 腳踏實地

國語辭典簡編本

紙上談兵「ㄓˇ ㄕㄤˋ ㄊㄢˊ ㄅㄧㄥ」

僅擅長理論上的軍事談論,卻無法在戰場上實際運用。比喻不合實際的空談、議論。典出《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傳》。

造句這些提案只是紙上談兵,所以在開會討論時全數遭到否決。

國語辭典修訂本

紙上談兵「ㄓˇ ㄕㄤˋ ㄊㄢˊ ㄅ一ㄥ」

⒈  戰國時趙括,擅長談論兵法,不知變通,長平一役大敗,趙軍被坑殺四十萬人的故事。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後比喻不合實際的空談、議論。

《紅樓夢·第七六回》:「現有這樣詩仙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畢竟書生之見,全是紙上談兵,這些營務事情,如非親身閱歷,決不能言之中肯。」

空言無補

引證解釋

⒈  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戰國 時 趙國 名將 趙奢 之子 趙括,少時學兵法,善於談兵,以為天下無敵。嘗與其父言兵事,父雖不能難倒他,但不以為然。後 趙括 代 廉頗 為將,在 長平 之戰中為 秦 將 白起 所敗, 趙 卒被坑者數十萬人。 趙國 名臣 藺相如 曾說“括 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後因謂空談理論不切實際為“紙上談兵”。亦作“紙上譚兵”。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三:“今日動笑紙上譚兵,不知紙上之功,即有深淺,有一二分之見,有六七分之見,有十分之見。”
老舍 《四世同堂》三四:“書生只喜歡紙上談兵,只說而不去實行。”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無時無刻不在談著發財的門徑的。但多半是紙上談兵的淡話,只圖口頭上快意,決不想到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