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髮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ㄝˊ ㄈㄚˋ

拼音 jié fà

基本釋義

⒈  束髮。

臣結髮遊學,四十餘年。——《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knot the hair upon reaching adulthood in former time;

⒉  指結為夫妻。

而我在萬里,結髮不相見。——江淹《雜體·李都尉從軍》
結髮同枕蓆。——《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marry;

國語辭典簡編本

結髮「ㄐㄧㄝˊ ㄈㄚˇ」

古代禮制洞房之夜時,新人各剪下一綹頭髮綁在一起,作為永結同心的信物,稱為「結髮」。引申指結婚。多指元配婚姻。

造句父親與母親雖已結髮二十載,感情仍像新婚夫妻一樣融洽。

國語辭典修訂本

結髮「ㄐ一ㄝˊ ㄈㄚˋ」

⒈  束髮。指初成年時。

唐·韓愈〈爭臣論〉:「巖穴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髮,願進於闕下。」

⒉  我國古禮,洞房之夜,新人各剪下一綹頭髮,綰在一起,作為永結同心的信物,稱為「結髮」。後比喻元配夫妻。

《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為友。」

引證解釋

⒈  束髮。古代男子自成童開始束髮,因以指初成年。

《史記·李將軍列傳》:“且臣結髮而與 匈奴 戰,今乃一得當單于,臣願居前,先死單于。”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三四:“自言 幽 燕 客,結髮事遠遊。”
宋 辛棄疾 《滿江紅》詞:“想 王郎,結髮賦從戎,傳遺業。”
清 姚鼐 《連日清齋寫佛經偶作數句》詩:“結髮慕勝因,而復役人事。”

⒉  成婚。古禮。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髮,故稱。

漢 蘇武 《詩》之三:“結髮為夫婦,恩愛兩不疑。”
唐 孟雲卿 《古別離》詩:“結髮年已遲,徵行去何早。”
清 陳夢雷 《青青河畔草》詩:“結髮與君知,相要以終老。”

⒊  指妻子。後亦指元配。

《隸釋·漢國三老袁良碑》:“群司以君父子,俱列三臺,夫人結髮,上為三老。”
《北史·后妃傳下·齊馮翊太妃鄭氏》:“妃是王結髮婦,常以父母家財奉王。”
《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馮公 又問:‘令孺人何姓?是結髮還是再娶?’”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一章:“他知道他哥是婆娘當家,自己做不得主。這不是他哥的結髮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