綈袍的意思

注音 ㄊ一ˊ ㄆㄠˊ

拼音 tí páo

基本釋義

⒈  厚繒製成之袍。

⒉  戰國時魏人范雎先事魏中大夫須賈,遭其毀謗,笞辱幾死。後逃秦改名張祿,仕秦為相,權勢顯赫。魏聞秦將東伐,命須賈使秦,范雎喬裝,敝衣往見。須賈不知,憐其寒而贈一綈袍。迨後知雎即秦相張祿,乃惶恐請罪。雎以賈尚有贈袍念舊之情,終寬釋之。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後多用為眷念故舊之典。

國語辭典修訂本

綈袍「ㄊ一ˊ ㄆㄠˊ」

⒈  粗繒製成的袍子。

唐·岑參〈尚書念舊垂賜袍衣率題絕句獻上以申感謝〉詩:「綈袍更有贈,猶荷故人憐。」
唐·高適〈別王八〉詩:「傳君遇知己,行日有綈袍。」

引證解釋

⒈  厚繒製成之袍。

《後漢書·郎顗傳》:“故 孝文皇帝 綈袍革舃,木器無文。”
宋 陸游 《冬晴》詩:“歲暮常年雪正豪,今年暄暖減綈袍。”
清 鈕琇 《觚賸·虎林軍營唱和》:“流螢夜度綈袍冷,採蕨朝供麥飯新。”

⒉  戰國 時 魏 人 范雎 先事 魏 中大夫 須賈,遭其毀謗,笞辱幾死。後逃 秦 改名 張祿,仕 秦 為相,權勢顯赫。 魏 聞 秦 將東伐,命 須賈 使 秦,范雎 喬裝,敝衣往見。 須賈 不知,憐其寒而贈一綈袍。迨後知 雎 即 秦 相 張祿,乃惶恐請罪。 雎 以 賈 尚有贈袍念舊之情,終寬釋之。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後多用為眷念故舊之典。

唐 白居易 《醉後狂言酬贈蕭殷二協律》詩:“賓客不見綈袍惠,黎庶未霑襦袴恩。”
宋 蘇軾 《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唯君綈袍信,到我雀羅門。”
元 李孝光 《飲濡須守子衡君宅》詩:“賴有使君持玉節,未須故舊問綈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嫦娥》:“曩試君心耳,幸綈袍之意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