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邈的意思

注音 ㄇ一ㄢˊ ㄇ一ㄠˇ

拼音 mián miǎo

基本釋義

⒈  遼遠。長久;悠遠。形容含意深遠或情意深長。

國語辭典修訂本

綿邈「ㄇ一ㄢˊ ㄇ一ㄠˇ」

⒈  悠遠。

《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年代綿邈,文籍靡傳。」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開闢草昧,歲紀綿邈,居今識古,其載籍乎?」

引證解釋

⒈  亦作“緜邈”。

⒉  遼遠。

《文選·左思<吳都賦>》:“島嶼綿邈,洲渚馮隆。”
劉逵 注:“綿邈,廣遠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家國綿邈,山川遼夐。”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但山川緜邈,二孱弱女子,何以能來?”

⒊  長久;悠遠。

晉 陸機 《感時賦》:“夜綿邈其難終,日晼晚而易落。”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開闢草昧,歲紀緜邈,居今識古,其載籍乎!”
唐 李華 《詠史》之三:“緜邈數千祀,丘中誰隱淪。”
清 周亮工 《覺庵兄六十序》:“加以世代綿邈,水火兵燹,以後雖復同處一域,不知為誰何氏之族者矣。”

⒋  形容含意深遠或情意深長。

晉 陸機 《文賦》:“函緜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玉田 以《春水》一詞得名,用冠詞集之首。此詞深情綿邈,意餘於言,自是佳作。”
劉師培 《論近世文學之變遷》:“其以文詞著者,則 陽湖 張氏、長洲 宋氏,均工綿邈之文,其音則哀而多思,其詞則麗而能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