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後的意思

注音 ㄓˋ ㄏㄡˋ

拼音 zhì hòu

基本釋義

⒈  按照優先、偏愛或重要性的先後次序而放在後面。

put sth.behind according to proper sequence;

引證解釋

⒈  古時大夫死後無子,為死者別置後嗣、暫為喪主之稱。

《禮記·雜記上》:“士之子為大夫,則其父母弗能主也,使其子主之;無子,則為之置後。”
孔穎達 疏:“無子則為之置後者,若死者無子,則為死者別置其後;其所置之後,即大夫適子,同得行大夫之禮。此所置之後,謂暫為喪主,假用大夫之禮。”
清 袁枚 《隨園隨筆·繼嗣非古而禮有可通》:“孔 疏‘置後’者,謂借他大夫之子暫為喪主,一若為之後者;而喪畢即撤,仍不立後也。故曰‘為之置後’。若宗子則直為之立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