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即若離的意思

注音 ㄖㄨㄛˋ ㄐ一ˊ ㄖㄨㄛˋ ㄌ一ˊ

拼音 ruò jí ruò lí

詞性 形容詞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像靠近,又像離開。形容對人的態度保持一定分寸,不遠不近。也形容兩事物間的關係不明確,難以捉摸。

若即若離,令人不知道講起來應該怎樣拉在一處。——魯迅《高老夫子》

be neither friendly nor aloof; maintain a lukewarm relationship; keep sb.at arm’s length;

相似詞

若存若亡 欲就還推 不即不離 貌合神離 敬而遠之 半推半就

相反詞

親密無間 肝膽相照 寸步不離 親如骨肉 如膠似漆 形影不離 渾然不覺 融為一爐 水乳交融 渾然一體

國語辭典簡編本

若即若離「ㄖㄨㄛˋ ㄐㄧˊ ㄖㄨㄛˋ ㄌㄧˊ」

像要接近,又像要離開。形容態度不明確。

造句他對人總是若即若離,實在讓人對他捉摸不定。

國語辭典修訂本

若即若離「ㄖㄨㄛˋ ㄐ一ˊ ㄖㄨㄛˋ ㄌ一ˊ」

⒈  像是接近,又像是不接近。形容態度不明確。

如:「他對我總是若即若離,使我不太明白他的心意。」

不即不離 欲就還推

形影不離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若離若即”。 形容人與人之間關係不密切或保持一定的距離。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大抵總憲戇直凌人,嶽嶽觥觥,朝士必多未滿,而與 和相 若離若即,又未嘗不稍歛其鋒稜,一時眾口詆諆,遂有師相門生之謗。”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後生在後邊跟隨,若即若離,並不言語。”

⒉  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魯迅 《三閒集·匪筆三篇》:“這種拉扯牽連,若即若離的思想,自己也覺得近乎刻薄,--但是,由它去罷,好在‘開審’時總會結帳的。”
沙汀 《淘金記》二六:“那個早晨怕於承認的若即若離的真像,現在已經明確起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自來簽上的詩句,多半是若即若離,在似可解與似不可解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