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結的意思

注音 ㄆㄢˊ ㄐ一ㄝˊ

拼音 pán jié

基本釋義

⒈  盤曲糾結。

⒉  互相勾結。

⒊  猶聚集。

⒋  鬱積;鬱結。

引證解釋

⒈  盤曲糾結。

宋 蘇軾 《孫莘老寄墨》詩之三:“晴窗洗硯坐,蛇蚓稍蟠結。”
明 葉盛 《水東日記·衣和庵主》:“雪竇 妙高峰 左 千丈巖 巔有藤一枝,蜿蜒其上,下臨不測,乃蟠結成龕,為藏修之所,故號 棲雲。”
清 劉大櫆 《遊黃山記》:“而鬆於罅中直上達頂,露其半可窺,更旁裂一石,乃屈曲蟠結於峰頂之四周。”

⒉  互相勾結。

《明史·吳貞毓傳》:“﹝ 馬吉翔 ﹞遂與 定國 客蟠結,盡握中外權。”
清 戴名世 《三山存業序》:“及其成進士,為達官,座主門生,同年故舊,糾合蟠結,相倚為聲勢,以蠹國家而取富貴。”

⒊  猶聚集。

宋 范成大 《清江臺題榜》詩:“南來 富壽岡,形勝此蟠結。”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然則天工之巧,無所不有,精華蟠結,自成文章,非常理所可測矣。”

⒋  鬱積;鬱結。

宋 蘇轍 《施崇寧寺馬》詩:“坐馳千里氣蟠結,日食生芻空自笑。”
梁啟超 《申論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之得失》:“故數年前主張排 滿 論,雖師友督責日至,曾不肯自變其説;即至今日,而此種思想,蟠結胸中,每當酒酣耳熱,猶時或間發而不能自制。”
《花城》1980年第7期:“他無意將踢石當作遊戲,卻要藉此宣洩蟠結在心頭的悒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