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的意思

注音 ㄆ一ˊ ㄒ一ㄡ

拼音 pí xiū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古書上說的一種凶猛的野獸。

前有摯獸,則載貔貅。——《禮記·曲禮》

fabulous wild beast;

⒉  比喻驍勇的部隊。

命貔貅之士,鳴檄前驅。——《晉書·熊遠傳》

brave troops;


英文 mythical animal that brings luck and wards off evil, having head of a dragon and lion's body, often with hoofs, wings and tail, also written 辟邪, fig. valiant soldier

德語 Bixie (S, Bio)​, ein unbekanntes Tier aus dem qq-Game

國語辭典修訂本

貔貅「ㄆ一ˊ ㄒ一ㄡ」

⒈  動物名。哺乳綱食肉目豹屬。一種猛獸。

⒉  比喻勇猛的將士。

宋·徐君寶妻〈滿庭芳·漢上繁華〉詞:「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
明·于謙〈入塞〉詩:「將軍歸來氣如虎,十萬貔貅爭鼓舞。」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豼貅”。

⒉  古籍中的兩種猛獸。

《逸周書·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為可服?”
《史記·五帝本紀》:“﹝ 軒轅 ﹞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 炎帝 戰於 阪泉 之野。”
司馬貞 索隱:“此六者猛獸,可以教戰。”
徐珂 《清稗類鈔·動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 遼 東人謂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連舉之。”

⒊  多連用以比喻勇猛的戰士。

唐 張說 《王氏神道碑》:“赳赳將軍,豼貅絶群。”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楔子:“羨威統百萬貔貅,坐安邊境。”
清 畢著 《紀事》詩:“乘賊不及防,夜進千貔貅。”
柳亞子 《讀史》詩之七:“緑林家世擁貔貅,乳臭兒郎據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