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言的意思

注音 ㄨㄟˊ 一ㄢˊ

拼音 wéi yán

基本釋義

⒈  不滿的、傷和氣的話。

quarrelling words;

⒉  不合情理的話。

unreasonable words;

國語辭典修訂本

違言「ㄨㄟˊ 一ㄢˊ」

⒈  由於言語衝突而失和。

《左傳·隱公十一年》:「鄭息有違言。息侯伐鄭,鄭伯與戰於竟。」

⒉  不合理的言論。

《管子·戒》:「邪行亡乎禮,違言不存口。」

引證解釋

⒈  因語言不合而失和。

《左傳·隱公十一年》:“鄭 息 有違言, 息侯 伐 鄭。”
杜預 注:“以言語相違恨也。”
唐 韓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客主違言,徵貳太僕。”
《明史·鄭辰傳》:“辰 為人重義輕財……在 山西 與同僚 杜僉事 有違言。 杜 卒,為治喪,資遣其妻子。”
陳彥彬 《論收回利權之宜有根本解決》:“未幾,又與 英 法 有違言,而 圓明園 尤足痛心。”

⒉  不合情理的話;不適當的話。

《管子·戒》:“邪行亡乎體,違言不存口。”
元 元明善 《丞相淮安忠武王碑》:“時親王有違言,王按劍陳祖宗寶訓。”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時 倭文端公 方以首揆掌院,偶有違言,遂疑 倭公 迂闊,沮大計。”

⒊  失信;食言。

《太平廣記》卷三三七引 宋 李隱 《瀟湘錄·張勍》:“素聞將軍誓言,不害 恆陽 人,將軍幸不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