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意思

注音 ㄔㄤˊ ㄢ

拼音 cháng ān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長安地名始於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陝西西安一帶。

Chang'an;

國語辭典修訂本

長安「ㄔㄤˊ ㄢ」

⒈  縣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部,南依秦嶺終南山,北連渭河平原。為周朝鎬京(在西南)​、秦朝咸陽(在東)​、漢朝長安(在西北)​的故地。清朝與咸寧同城,為陝西省治,併為西安府治。民國廢府,仍為陝西省治。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小麥、稻、玉米和棉花等。名勝古蹟有紀念唐朝詩人杜甫的杜公祠、華嚴宗發源地的華嚴寺、安葬唐高僧玄奘的興教寺等。

⒉  泛指京師。

唐·李白〈金陵〉詩三首之一:「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望眼連天,日近長安遠。」

引證解釋

⒈  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於此。此後 東漢 獻帝 初、 西晉 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 皆於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唐 末 黃巢 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也曾建都於此。故城有二:漢 城築於 惠帝 時,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築於 文帝 時,號 大興城,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一帶。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築新城,即今 西安城。

⒉  唐 以後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
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