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下省的意思

注音 ㄇㄣˊ ㄒ一ㄚˋ ㄕㄥˇ

拼音 mén xià shěng

基本釋義

⒈  亦省稱“門下”。

⒉  官署名。後漢謂侍中寺。晉時因其掌管門下眾事,始稱門下省。南北朝因之,與中書省、尚書省並立,侍中為長官。隋承其制。唐龍朔二年改名東臺,咸亨初復舊稱,武則天臨朝,改名鸞堂、鸞臺。神龍初復舊稱,開元元年改名黃門省,五年仍復舊稱。宋因之,元廢。門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審查詔令,駁正違失,受發通進奏狀,進請寶印等。其長官初名侍中,後又或稱左相、黃門監等。

國語辭典修訂本

門下省「ㄇㄣˊ ㄒ一ㄚˋ ㄕㄥˇ」

⒈  職官名。本為秦、漢時服務皇室的機構,晉時始名門下省,掌獻納諫正及司進御之職。於元朝始廢。因唐時一度更名為黃門省,且職掌樞要,故也稱為「黃門」。

引證解釋

⒈  亦省稱“門下”。官署名。 後漢 謂侍中寺。 晉 時因其掌管門下眾事,始稱門下省。 南北朝 因之,與中書省、尚書省並立,侍中為長官。 隋 承其制。 唐 龍朔 二年改名東臺, 咸亨 初復舊稱, 武則天 臨朝,改名鸞堂、鸞臺。 神龍 初復舊稱, 開元 元年改名黃門省,五年仍復舊稱。 宋 因之, 元 廢。門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審查詔令,駁正違失,受發通進奏狀,進請寶印等。其長官初名侍中,後又或稱左相、黃門監等。參閱《通典·職官三》、《舊唐書·職官志二》。

《宋書·王僧達傳》:“僧達 文旨仰揚,詔付門下。侍中 何偃 以其詞不遜,啟付南臺,又坐免官。”
《隋書·百官志上》:“門下省置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各四人,掌侍從左右,擯相威儀,盡規獻納,糾正違闕。”
宋 張淏 《雲谷雜記·門下》:“門下省掌管詔令,今詔制之首,必冠以門下二字,此制蓋自 唐 已然。 傅亮 《修張子房廟教》,首曰紀綱, 唐 呂延濟 注云:紀綱為主簿之司,教皆主簿宣之,故先呼之,亦猶今出制首言門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