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堞的意思

注音 ㄓˋ ㄉ一ㄝˊ

拼音 zhì dié

基本釋義

⒈  古代城牆上掩護守城人用的矮牆,也泛指城牆。

crenellation; parapei;

國語辭典修訂本

雉堞「ㄓˋ ㄉ一ㄝˊ」

⒈  城上的短牆。

《文選·鮑照·蕪城賦》:「是以板築雉堞之殷,井榦烽櫓之勤。」
宋·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毀。」

引證解釋

⒈  城上短牆。

《文選·鮑照<蕪城賦>》:“板築雉堞之殷,井榦烽櫓之勤。”
李善 注:“鄭玄 《周禮》注曰:‘雉,長三丈,高一丈。’ 杜預 《左氏傳》注曰:‘堞,女牆也。’”
宋 蘇軾 《雩泉記》:“雉堞樓觀,彷彿可數。”
《明史·廣西土司傳一·柳州》:“始 洛容 在萬山中,城小無雉堞。”

⒉  泛指城牆。

《陳書·侯安都傳》:“石頭城 北接崗阜,雉堞不甚危峻。”
唐 司空曙 《南原望漢宮》詩:“荒原空有 漢 宮名,衰草茫茫雉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