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的意思

注音 ㄌ一ㄥˊ ㄍㄢˇ

拼音 líng gǎn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靈驗;靈應。不用平常的感覺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稱遠隔知覺。或指無意識中突然興起的神妙能力。或指作家因情緒或景物所引起的創作情狀。

inspirations;

國語辭典簡編本

靈感「ㄌㄧㄥˊ ㄍㄢˇ」

思考活動中,忽然出現且超越平時思考層面的想法。

造句作文不能只靠靈感,要多方面充實生活經驗和修辭技巧,才會進步。

國語辭典修訂本

靈感「ㄌ一ㄥˊ ㄍㄢˇ」

⒈  靈驗有感應。

《西遊記·第六回》:「話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自王母娘娘請赴蟠桃大會,與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寶閣瑤池。」
《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弟子有恨在心,望菩薩靈感報應則個。」

⒉  思考活動中,忽然出現且超越平時思考層面的想法。

如:「作文不能只靠靈感,要多方面充實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修辭技巧,才會有進步。」

引證解釋

⒈  神靈的感應;神異的靈應。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以法師智遺人我,識洞幽明,思假妙因,冀通靈感。”
元 無名氏 《冤家債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麼靈感在那裡?”
《說岳全傳》第六九回:“你既為神,豈無靈感?難道 嶽 家不應報仇的麼?”

⒉  指神靈。

《四遊記·唐三藏收妖過通天河》:“敝處 通天河,有一靈感,每歲要一男一女祭奉。”
明 張鳳翼 《紅拂記·華夷一統》:“靖 所請重修 西嶽廟,聽支軍前銀兩,專遣幕官一員督修。仍勑賜靈感扁額。”

⒊  猶靈驗。

《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蛇子遂得入江。--今有廟在 新建 吳城,甚是靈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孝女》:“山頂娘娘最靈感,應之如響。”

⒋  指感覺敏銳。

《西遊記》第四九回:“我的兒,你真個有些靈感,怎麼就曉得我是半路出家的?”
茅盾 《色盲》三:“又一個是溫柔的,理性的,靈感的,知道如何來愛你,那麼,你怎樣辦呢?”

⒌  在文藝,科技活動中,由於勤奮學習,努力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和學識而突然產生的創作衝動或創造能力。

郭沫若 《我的作詩的經過》:“在晚上行將就寢的時候,詩的後半的意趣又襲來了……那種發作大約也就是所謂‘靈感’(inspiration)吧?”
茅盾 《無題》一:“你愛它們那式樣靈巧,花彩合於藝術--藝術味罷,你說看著會引起你的藝術的靈感。”
臧克家 《京華練筆三十年》:“生活枯竭,靈感不來,雖然有詩,但好的不多。”

⒍  突然之間得到的啟發,敏悟。

老舍 《四世同堂》八五:“由 錢詩人 的話裡,他得到一些靈感--幹下去,幹下去,只要幹下去,他就能更明白自己與世界。”
祖慰 《被礁石劃破的水流》:“她想到第二天八點半才獲得了靈感:打個揹包悄悄溜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