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石的意思

注音 ㄅ一ㄢ ㄕˊ

拼音 biān shí

基本釋義

⒈  《藝文類聚》卷七九引晉伏琛《三齊略記》:“始皇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於時有神人,能驅石下海,城陽一山石,盡起立。嶷嶷東傾,狀似相隨而去。雲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猶爾。”後遂以“鞭石”為神助的典故。

⒉  相傳難留城(今湖北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兩塊大石,俗名陰陽石。陰石常溼,陽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調,百姓便進洞祈福。天旱則鞭打陰石得雨,雨多則鞭打陽石天晴。事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夷水》。後作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引證解釋

⒈  後遂以“鞭石”為神助的典故。

《藝文類聚》卷七九引 晉 伏琛 《三齊略記》:“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於時有神人,能驅石下海, 城陽 一山石,盡起立。嶷嶷東傾,狀似相隨而去。雲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猶爾。”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為柱。”
宋 蘇軾 《兩橋詩·西新橋》:“岌岌類鞭石,山川非 會稽。”
元 陳樵 《蔗庵賦》:“秦 人鞭石而望洋, 謝娥 入海而增喟。”
明 王世貞 《太和即事》詩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鑿空懸。”

⒉  相傳 難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兩塊大石,俗名陰陽石。陰石常溼,陽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調,百姓便進洞祈福。天旱則鞭打陰石得雨,雨多則鞭打陽石天晴。事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夷水》。後作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樂儀同苦熱》:“鞭石未成雨,鳴鳶不起風。”
唐 杜甫 《雷》詩之二:“暴尪或前聞,鞭石非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