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節的意思

注音 一ㄣ ㄐ一ㄝˊ

拼音 yīn jié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聲音高低,緩急的節奏。

音節諧捷。

rhythm;

⒉  由一個或幾個音素組成的語言單位,其中包含一個比較響亮的中心。一般來說,一個漢字是一個音節。

syllable;

國語辭典修訂本

音節「一ㄣ ㄐ一ㄝˊ」

⒈  語音學上指由一個或數個音素組成的語音結構基本單位。

⒉  音樂的快慢節奏。

《後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下·禰衡傳》:「聞衡善擊鼓,乃召為鼓史,因大會賓客,閱試音節。」
《三國演義·第二三回》:「衡穿舊衣而入,遂擊鼓為漁陽三撾,音節殊妙,淵淵有金石聲。」

引證解釋

⒈  樂聲的節奏。

《後漢書·文苑傳下·禰衡》:“﹝ 曹操 ﹞聞 衡 善擊鼓,乃召為鼓史,因大會賓客,閲試音節。”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予家舊有婢,亦善作此曲,音節皆妙。”
《老殘遊記》第十回:“你就半嘯半擊磬,幫襯幫襯音節罷。”

⒉  指詩歌中的節奏。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辨》:“詩之法有五:曰體製,曰格力,曰氣象,曰興趣,曰音節。”
宋 蘇軾 《往在東武與人往反作粲字韻詩四首今黃魯直亦次韻見寄復和答之》:“獨喜誦君詩,《鹹》《韶》音節緩。”
《元史·儒學傳二·楊載》:“詩當取材於 漢 魏,而音節則以 唐 為宗。”

⒊  亦稱“音綴”。由一個或幾個音素組成的語音單位。在漢語裡,一般講一個漢字是一個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