髦兒戲的意思

注音 ㄇㄠˊ ㄦˊ ㄒ一ˋ

拼音 máo ér xì

基本釋義

⒈  舊時全部由青年女演員組成之戲班或演出的戲。清同治、光緒年間出現於京滬等地,多演唱京劇。清裕德菱《梨園佳話·餘論·女伶》:“女劇滬上謂之髦兒戲。髦,蓋髻也。昔時婦人拖長髻而作男子冠服,致足笑人,故有此稱,非時彥之謂也。”一說,原稱“毛兒戲”。因創始班主名李毛兒,故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九回:“﹝雅琴﹞又預備叫一班髦兒戲來,當日演唱。”張友鶴校注:“一種由女演員組成的戲班,據前人考證,髦兒本作毛兒,因創始的班主為李毛兒而得名。最初專應堂會唱徽調;後來也在戲院演出,大部唱京戲,小部唱梆子。”一說因演員年幼而技藝皆嫻得名。

國語辭典修訂本

髦兒戲「ㄇㄠˊ ㄦˊ ㄒ一ˋ」

⒈  全部由少女演出的戲曲。相傳清同治年間李毛兒擅此藝,開門授女徒,因此稱為「毛兒戲」或「髦兒戲」。最初專應堂會,唱徽腔,後來也公開演出,唱平劇、梆子等。

清·徐珂《清稗類鈔·戲劇類·貓兒戲》:「教坊演劇,俗呼為貓兒戲,又名髦兒戲。」

引證解釋

⒈  舊時全部由青年女演員組成之戲班或演出的戲。 清 同治、光緒 年間出現於 京 滬 等地,多演唱京劇。

清 裕德菱 《梨園佳話·餘論·女伶》:“女劇 滬 上謂之髦兒戲。髦,蓋髻也。昔時婦人拖長髻而作男子冠服,致足笑人,故有此稱,非時彥之謂也。”
一說,原稱“毛兒戲”。因創始班主名 李毛兒,故稱。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九回:“﹝ 雅琴 ﹞又預備叫一班髦兒戲來,當日演唱。”
張友鶴 校注:“一種由女演員組成的戲班,據前人考證,髦兒本作毛兒,因創始的班主為 李毛兒 而得名。最初專應堂會唱徽調;後來也在戲院演出,大部唱京戲,小部唱梆子。”
一說因演員年幼而技藝皆嫻得名。 徐珂 《清稗類鈔·戲劇·貓兒戲》:“教坊演劇,俗稱為貓兒戲,又名髦兒戲。相傳 揚州 有某女子名 貓兒 者,擅此藝,開門授女徒,大率韶年稚齒,嬰伊可憐……謂之髦兒戲者,意謂伶之年齡皆幼,技藝皆嫻,且皆由選拔而得,無一濫竽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