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課的意思

注音 一ㄢˊ ㄎㄜˋ

拼音 yán kè

基本釋義

⒈  舊時以食鹽為物件所徵的稅課。

⒉  指辦理鹽課事務。

國語辭典修訂本

鹽課「一ㄢˊ ㄎㄜˋ」

⒈  鹽稅。清制分三項:一灶課,為鹽田的地稅,由灶丁繳納;二引課,為運鹽的稅,由鹽商繳納;三雜課,為一切雜稅的總稱。

引證解釋

⒈  舊時以食鹽為物件所徵的稅課。

《宋史·食貨志下三》:“世宗 北伐,父老遮道泣訴,願以鹽課均之兩稅,而弛其禁,許之,今兩稅鹽錢是也。”
《元史·食貨志五》:“本司自 至元 十四年創立,當時鹽課未有定額,但從實恢辦。”
《明史·徐階傳》:“鄢懋卿 驟增鹽課四十萬金。 階 風御史請復故額。”
《清史稿·食貨志四》:“灶不樂以鹽歸垣,商亦無資完課。此垣商納課之亦難行也。”

⒉  指辦理鹽課事務。

宋 秦觀 《代蘄守謝上表》:“昨以出按荊車,兼程鹽課,猥虞曠廢,妄致勤勞。”
《明史·食貨志四》:“松江 所負課六十餘萬,民訴於朝。命直隸巡撫 周忱 兼理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