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牲的意思

注音 ㄙㄢ ㄕㄥ

拼音 sān shēng

基本釋義

⒈  古時祭祀用的供品,分大三牲(豬、牛、羊)和小三牲(雞、鴨、魚)兩種。

the sacrifice (pigs,sheep and cows);

國語辭典簡編本

三牲「ㄙㄢ ㄕㄥ」

古指牛、羊、豬等三種祭品。今則多指雞、魚、豬等三種祭品。

造句奶奶準備了三牲到廟裡拜拜祈福。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三牲「ㄙㄢ ㄕㄥ」

⒈  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豕三種犧牲。

《孝經·紀孝行》:「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宋·邢昺·疏:「三牲,牛、羊、豕也。」
《抱朴子·內篇·道意》:「太牢三牲,曷為濟焉!」

⒉  俗稱為雞、魚、豕。

唐·韓愈〈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五穀三牲,鹽醯果蔬,人所常御。」

引證解釋

⒈  牛、羊、豕。俗謂大三牲。

《孝經·紀孝行》:“雖日用三牲之養,猶不為孝也。”
邢昺 疏:“三牲,牛、羊、豕也。”
晉 葛洪 《抱朴子·道意》:“太牢三牲,曷能濟焉!”
宋 司馬光 《送巢縣崔尉》詩:“何必羞三牲,然後稱甘旨。”
明 無名氏 《尋親記·勸勉》:“問寢承顏,難效三牲之養。”
洪深 《青龍潭》第一幕:“哪一鄉缺雨,就備著三牲祭禮,打著鑼鼓,放著鞭炮,抬著一個瓶子,來迎龍王。”

⒉  豬、魚、雞。俗謂小三牲。

唐 韓愈 《李君墓誌銘》:“五穀三牲,鹽醯果蔬,人所常御。”
此三牲指豬、魚、雞。 毛澤東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湘潭 韶山 地方議決客來吃三牲,即只吃雞、魚、豬。”

⒊  道教謂麞、鹿、麂為玉署三牲。

宋 陶穀 《清異錄·玉署三牲》:“道家流書,言麞、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