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絕如線的意思

注音 ㄅㄨˋ ㄐㄩㄝˊ ㄖㄨˊ ˙ㄒ一ㄢ

拼音 bù jué rú xian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亦作“不絕如縷”。形容局勢危急,像差點兒就要斷掉的線一樣。形容子孫衰落或後繼者稀少。形容聲音或思緒微弱。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不絕如線「ㄅㄨˋ ㄐㄩㄝˊ ㄖㄨˊ ˙ㄒ一ㄢ」

⒈  僅有一線連繫未斷。比喻局勢危急。也作「不絕如縷」、「不絕若線」。

《隋書·卷一·高祖紀上》:「或小或大,圖帝圖王,則我祖宗之業,不絕如線。」

引證解釋

⒈  亦作“不絕如縷”。 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線一樣。

《公羊傳·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絶若綫。”
何休 注:“綫,縫帛縷,以喻微也。”
《淮南子·要略訓》:“齊桓公 之時,天子卑弱,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國,中國之不絶如綫。”
《清史稿·禮志三》:“洎 朱溫 以下,或起寇竊,或為叛臣,五十餘年,國統不絶如綫。”

⒉  形容子孫衰落或後繼者稀少。

《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降及 孝成,復加卹問,稍益衰弱,不絶如綫。”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荒隅中少士人女子,無與為婚,世亦不肯與罪大者親暱。以是嗣續之重,不絶如縷。”
清 戴名世 《<困學集>自序》:“自 孟軻氏 而後,學者不絶如綫,迨 宋 興而諸儒繼起,不可謂盛者歟!”

⒊  形容聲音或思緒微弱。

宋 蘇軾 《前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絶如縷。”
冰心 《<寄小讀者>四版自序》:“年來筆下銷沉多了。然而我覺得那抒寫的情緒,總是不絕如縷,乙乙欲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