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的意思

注音 ㄊ一ㄥˊ ㄊ一ㄥˊ

拼音 tíng tíng

詞性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高聳直立的樣子。

亭亭淨植。——宋·周敦頤《愛蓮說》
亭亭獨立。——明·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亭亭如蓋。——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erect; upright;

⒉  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氣。

gracefull;

德語 aufrecht, hoch aufgerichtet, hoch und gerade (Adj)​

國語辭典修訂本

亭亭「ㄊ一ㄥˊ ㄊ一ㄥˊ」

⒈  高聳直立的樣子。後形容女子苗條,姿態秀美。唐·獨孤及〈和贈遠〉詩:「美人挾瑟對芳樹,玉顏亭亭與花雙。」

《文選·何劭·遊仙詩》:「青青陵上鬆,亭亭高山柏。」

⒉  遠貌。

《文選·曹丕·雜詩二首之二》:「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
《文選·謝靈運·泛湖歸出樓中玩月詩》:「亭亭映江月,瀏瀏出谷飆。」

⒊  高潔貌。

《後漢書·卷六〇下·蔡邕傳》:「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慾息兮無由生。」

引證解釋

⒈  高聳貌。

《文選·張衡<西京賦>》:“幹雲霧而上達,狀亭亭以苕苕。”
薛綜 注:“亭亭、苕苕,高貌也。”
晉 傅玄 《短歌行》:“長安 高城,層樓亭亭。”
宋 蘇軾 《虎跑泉》詩:“亭亭石塔東峰上,此老初來百神仰。”
清 龔自珍 《戒將歸文》:“造亭亭之高宮兮,接玉女於雲涯。”

⒉  直立貌;獨立貌。

漢 劉楨 《贈從弟》詩之二:“亭亭山上鬆,瑟瑟谷中風。”
唐 溫庭筠 《夜宴謠》:“亭亭蠟淚香珠殘,暗露曉風羅幕寒。”
宋 歐陽修 《鷺鷥》詩:“灘驚浪打風兼雨,獨立亭亭意愈閒。”
朱自清 《荷塘月色》:“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⒊  遙遠貌;長久貌。

《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
李善 注:“亭亭,遠貌。一雲將至之意。”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八:“冉冉星氣流,亭亭復一紀。”
唐 韋應物 《發廣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長沙》詩:“漾漾動行舫,亭亭遠相望。”
宋 司馬光 《宮漏謠》:“銅壺銀箭夜何長,杳杳亭亭未遽央。”

⒋  高潔貌。

漢 蔡邕 《釋誨》:“和液暢兮神氣寧,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慾息兮無由生。”
清 龔自珍 《題鷺津上人書冊》詩:“氣莊志定欬肅肅,筆衝墨粹神亭亭。”

⒌  高貴或威嚴貌。

唐 盧綸 《和張僕射塞下曲》:“亭亭七葉貴,蕩蕩一隅清。”
唐 牛僧孺 《岑順》:“亭亭天威,風驅連激,一陣而勝,明公以為何如?”

⒍  明亮美好貌。

南朝 樑 沉約 《麗人賦》:“亭亭似月,嬿婉如春。”
唐 鮑溶 《倚瑟行》:“明珠為日紅亭亭,水銀為河玉為星。”
宋 蘇轍 《中秋夜》詩之三:“欲見初容燭,將升尚有星。漸高圍漸小,雲外轉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