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的意思

注音 ㄊ一ㄥˊ ㄗˇ

拼音 tíng zǐ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花園、公園或娛樂場所供遊樂或休息的小建築,有時為裝飾性的。

在亭子中野餐。

pavilion;

⒉  涼亭,常建在花園或花園中的開敞的納涼亭榭,常由柱子支承屋頂建造。

kiosk;


英文 pavilion

德語 Kiosk (S)​, Laube (S)​, Pavillon (S)​

法語 pavillon

國語辭典修訂本

亭子「ㄊ一ㄥˊ ㄗˇ」

⒈  供人休息的建築物,有頂無牆。

唐·杜甫〈題鄭縣亭子〉詩:「鄭縣亭子澗之濱,戶牖憑高發興新。」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就在這燕子頂上造一個亭子鎮住他。」

⒉  亭長之職的基層小吏。

《晉書·卷三六·張華傳》:「少為縣小吏,功曹夜醉如廁,使卞執燭,不從,功曹銜之,以他事補亭子。」

⒊  輕便的轎子之類,有頂蓋,但沒有布簾。

《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家租了一個破亭子,兩條扁擔,四個鄉里人歪抬著,也沒有執事。」

引證解釋

⒈  亭長一類的小吏。

《晉書·劉卞傳》:“﹝ 劉卞 ﹞少為縣小吏,功曹夜醉如廁,使 卞 執燭,不從,功曹銜之,以他事補亭子。”

⒉  一種小型建築。詳“亭”。

唐 杜甫 《題鄭縣亭子》詩:“鄭縣 亭子澗之濱,戶牖憑高發興新。”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就在這燕子頂上造著一個亭子鎮住他。”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六回:“南京 那塊血跡碑,當年慎而重之的,説是 方孝孺 的血廕成的,特為造一座亭子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