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流的意思

注音 ㄈㄨˊ ㄌ一ㄡˊ

拼音 fú liú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在地面下的洞穴中或岩層裂縫中流動的水,潛伏地下的水流。

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ground stream;


英文 hidden stream, ground stream

法語 Rivière souterraine

國語辭典簡編本

伏流「ㄈㄨˊ ㄌㄧㄡˊ」

石灰岩分布區,地面上的河流,中途忽然流入岩洞,在地下流動,稱為「伏流」。

國語辭典修訂本

伏流「ㄈㄨˊ ㄌ一ㄡˊ」

⒈  石灰岩分佈區,地面上的河流,中途忽然流入巖洞,在地下流動,稱為「伏流」。

引證解釋

⒈  潛藏在地下的水流,地下河流。

唐 戴叔倫 《下鼻渟瀧》詩:“因隨伏流出,忽與跳波隔。”
葉聖陶 《記金華的兩個巖洞》:“這個瀑布不象一般瀑布,底下沒有潭,落到洞底就成伏流,是 雙龍洞 泉水的上游。”

⒉  指水在地下流動。

宋 魯應龍 《閒窗括異志》:“古老相傳雲:此下通大海。豈海水伏流地中從此過耶?”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一》:“此處騰湧澗中,外至塢口,遂伏流不見。”
鄭觀應 《盛世危言·治河》:“河 水發源 崑崙 之墟,伏流數千裡,湧出地上,滙為 星宿海,至 積石 流入 中國。”

⒊  比喻暗中流佈。

瞿秋白 《政治運動與知識階級》:“‘五四’精神伏流至此,自然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