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的意思

注音 ㄕˋ ㄓㄨㄥ

拼音 shì zhōng

基本釋義

⒈  古代職官名。秦始置,兩漢沿置,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與聞朝政,逐漸變為親信貴重之職。晉以後,曾相當於宰相。隋因避諱改稱納言,又稱侍內。唐複稱,為門下省長官,乃宰相之職。北宋猶存其名,南宋廢。

德語 Kammerherr (Ehrentitel, historisch)​ (S)​

國語辭典修訂本

侍中「ㄕˋ ㄓㄨㄥ」

⒈  職官名。秦置五人,往來殿內東廂奏事。漢以為加官,分掌乘輿服物,侍於君王左右,與聞朝政,為皇帝親信重臣。魏晉以後為門下省的長官,到元代時廢除。

引證解釋

⒈  古代職官名。 秦 始置,兩 漢 沿置,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與聞朝政,逐漸變為親信貴重之職。 晉 以後,曾相當於宰相。 隋 因避諱改稱納言,又稱侍內。 唐 複稱,為門下省長官,乃宰相之職。 北宋 猶存其名, 南宋 廢。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四》。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諸史、散騎、中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
《新唐書·百官志一》:“唐 因 隋 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古官尊卑不一》:“秦 漢 侍中本丞相史,不過掌虎子、捧唾壺等事。而 晉 以後之侍中,乃宰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