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的意思

注音 ㄉㄚˋ ㄔㄤˊ

拼音 dà chá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消化器官之一。消化道的最後腸段。成人的大腸約長15米。分為盲腸、結腸和直腸三部分,出口處為肛門。具有分泌黏液、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水分、形成和排出糞便的功能。

國語辭典簡編本

大腸「ㄉㄚˋ ㄔㄤˊ」

1.腸的下部。上接小腸,下連肛門,較小腸粗大而短,可依次分為盲腸、結腸與直腸三部分。大腸可吸收水分和少部分養分,主宰排遺作用。

造句大腸在人體內呈倒U字形,是消化管最後的一段。 ◎

2.→糯米腸

國語辭典修訂本

大腸「ㄉㄚˋ ㄔㄤˊ」

⒈  腸的下部。上接小腸,下連肛門,較小腸粗大而短,可依次分為盲腸、結腸與直腸三部分。大腸可吸收水分和一部分養分,並主宰排遺作用。

⒉  糯米腸的別名。參見「糯米腸」條。

引證解釋

⒈  腸的一部分,上連小腸,下通肛門,較小腸粗而短。分盲腸、結腸、直腸三部分。主要作用是吸取水分和形成糞便。中醫列為六腑之一。

《素問·靈蘭祕典論》:“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