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處的意思

注音 ㄢ ㄔㄨˇ

拼音 ān chǔ

基本釋義

⒈  安定閒適地生活。

⒉  安妥,妥貼。

⒊  安置;安排。

⒋  謂停息。

⒌  安然接受。

國語辭典修訂本

安處「ㄢ ㄔㄨˇ」

⒈  安居。

《文選·班固·西都賦》:「合歡增城,安處常寧。」
《文選·曹冏·六代論》:「居九州之地,而身無所安處。」

⒉  安置、安頓。

《北齊書·卷二〇·薛修義傳》:「招降胡酋胡垂黎等部落數千口,表置五城郡以安處之。」
《太平廣記·卷三八三·曲阿人》:「汝算錄正餘八年,若此限竟死,便入罪謫中,吾此欲安處汝,職局無缺者,唯有雷公缺,當啟以補其職。」

⒊  何處。

《文選·張衡·西京賦》:「有憑虛公子者,心奓體忕,雅好博古,學乎舊史氏,是以多識前代之載,言於安處先生。」
唐·李善·注:「安處,猶烏處,若言何處,亦謂無此先生也。」

引證解釋

⒈  安定閒適地生活。

《詩·小雅·小明》:“嗟爾君子,無恆安處。”
漢 班固 《西都賦》:“後宮則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合歡 增城,安處常寧。”
晉 陸機 《擬行行重行行》詩:“去去遺情累,安處撫清琴。”

⒉  安妥,妥貼。

《漢書·藝文志》:“《孝經》者…… 漢 興, 長孫氏 、博士 江翁 、少府 後蒼 、諫大夫 翼奉、安昌侯 張禹 傳之,各自名家。經文皆同,唯 孔子 壁中古文為異。‘父母生之,續莫大焉’,‘故親生之膝下’,諸家説不安處,古文字讀皆異。”
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孝經》雲:‘續莫大焉’,而諸家之説各不安處之也。”

⒊  安置;安排。

《太平廣記》卷三八三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曲阿人》:“吾比欲安處汝,職局無缺者,唯有雷公缺,當啟以補其職。”
《北齊書·薛修義傳》:“﹝ 薛修義 ﹞招降胡酋 胡垂黎 等部落數千口,表置 五城郡 以安處之。”

⒋  謂停息。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二:“日月不安處,人誰獲常寧。”

⒌  安然接受。

唐 柳宗元 《答吳武陵<非國語>書》:“每為一書,足下必大光耀以明之,固又非僕之所安處也。”

⒍  安定舒適的居處。

《管子·心術下》:“豈無安處哉?我無安心。”
唐 白居易 《四十五》詩:“老來尤委命,安處即為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