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的意思

注音 ㄗㄞˇ ㄒ一ㄤˋ

拼音 zǎi xià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輔助帝王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員的通稱。

此為宰相聽事誠隘。(聽事,即“廳事”,大廳;處理公事,接待賓客的廳堂。)。——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實宰相之職也。——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prime minister (in feudal China);


英文 prime minister (in feudal China)​

德語 erster Minister (S)​, Kanzler (S)​, Kanzlerin (S)​, Reichskanzler (S)​

法語 premier ministre (en Chine féodale)​

國語辭典簡編本

宰相「ㄗㄞˇ ㄒㄧㄤˋ」

古代皇帝的輔政大臣,為百官之長。

造句漢惠帝時曹參繼蕭何為宰相,仍施行黃老治術。

國語辭典修訂本

宰相「ㄗㄞˇ ㄒ一ㄤˋ」

⒈  職官名。我國君主時代君主的最高幕僚,為百官之長,歷代名稱不同。如秦漢的丞相、相國、三公,唐宋的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長官及同平章事。

輔弼 首相 宰輔 宰衡

引證解釋

⒈  本為掌握政權的大官的泛稱,後來用以指歷代輔助皇帝、統領群僚、總攬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如 秦 漢 之丞相、相國、三公, 唐 宋 之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長官及同平章事, 明 清 之大學士等。

《韓非子·顯學》:“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起於卒伍。”
《漢書·王陵傳》:“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填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或有諠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
清 倪瑞璿 《閱<明史·馬士英傳>》詩:“王師問罪近 江 濆,宰相中書醉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