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刑的意思

注音 ㄊㄨˊ ㄒ一ㄥˊ

拼音 tú xí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刑罰名。將罪犯拘禁於一定場所,剝奪其自由,並強制勞動。其名始於北周。今分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兩種。

imprisonment; prison sentence;

⒉  服刑期。

判十年徒刑。

term of imprisonment;


英文 prison sentence

德語 Freiheitsstrafe (S)​

法語 réclusion criminelle

國語辭典簡編本

徒刑「ㄊㄨˊ ㄒㄧㄥˊ」

對犯人依法監禁,並令其服法定的勞役。法律上分為有期、無期兩種。

造句他因誤觸法網被判有期徒刑二年。

國語辭典修訂本

徒刑「ㄊㄨˊ ㄒ一ㄥˊ」

⒈  對犯人依法監禁,並令其服法定的勞役。法律上分為有期、無期兩種。

引證解釋

⒈  刑罰名。將罪犯拘禁於一定場所,剝奪其自由,並強制勞動的刑罰。其名始於 北周,並列入“五刑”之一。年數為一至五年, 隋 改為一至三年, 唐、宋、元、明、清 因之,惟刑等有所不同。今分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兩種。我國刑法規定,有期徒刑期限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但在數罪併罰或死緩減為有期徒刑時,可到二十年。

《周禮·秋官·司圜》:“司圜掌牧教罷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飾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
按,此即後世的徒刑。 《隋書·刑法志》:“﹝ 北周 《大律》﹞三曰徒刑……四曰流刑。”
《唐律疏議·名例一·徒刑五》:“徒刑五:一年,贖銅二十斤;一年半,贖銅三十斤;二年,贖銅四十斤;二年半,贖銅五十斤;三年,贖銅六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