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的意思

注音 ㄘㄨㄥˊ ㄓㄨㄥˋ

拼音 cóng zhòng

基本釋義

⒈  個人因受群體的壓力,改變初衷而採取與多數人一致的意見和行為。與盲從不同,從眾者不一定認為別人的意見或行為正確。它的產生有對事物本身認識模糊,群體人數多、內聚力強,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與能力低等情境方面的原因,也有智力低、情緒不穩定、缺乏自信、害怕權威等個性方面的原因。

引證解釋

⒈  依從多數人的意見。

《左傳·成公六年》:“聖人與眾同欲,是以濟事,子盍從眾?”
《左傳·成公六年》:“善鈞從眾。夫善,眾之主也。三卿為主,可謂眾矣。從之,不亦可乎?”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困學違從眾,明公各勉旃。”
明 李贄 《題孔子像於芝佛院》:“餘何人也,敢謂有目?亦從眾耳。既從眾而聖之,亦從眾而事之,是故吾從眾事 孔子 於 芝佛之院。”
魯迅 《華蓋集·通訊二》:“其實 中國 並沒有 俄國 之所謂智識階級,此事說起來話太長,姑且從眾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