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的意思

注音 ㄈㄨˊ ㄙㄤ

拼音 fú sā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亦名朱槿,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觀賞植物。

red hibiscus;

⒉  神話中的樹木名。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經·海外東經》。郭璞注:“扶桑,木也。”郝懿行箋疏:“扶當為榑。《說文》雲:“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a kind of tree;

⒊  後用來稱東方極遠處或太陽出來的地方。

扶桑開朝暈,此高臺端。——《文選·陸士衡·樂府·日出東南隅行》
行乎東極之外,經扶桑之中林。——左思《吳都賦》

⒋  傳說中的東方海域的古國名,我國相沿以為日本的代稱。

扶又若薺。——王維《送祕書晁監還日本國·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魯迅《送增田君歸國》
赤縣扶桑一衣帶水。——郭沫若《沁園春》

mystic island,usually indicating Japan;


英文 Fusang, mythical island of ancient literature, often interpreted as Japan

法語 Fusang

國語辭典簡編本

扶桑「ㄈㄨˊ ㄙㄤ」

1.植物名。錦葵科木槿屬,常綠灌木。分布於中國南部。葉有柄,卵形,花大,有朱紅、黃、白或桃紅等色。易於栽植,供觀賞,或種植作為籬笆之用。 △朱槿 ◎

2.日本古稱為「扶桑」。

國語辭典修訂本

扶桑「ㄈㄨˊ ㄙㄤ」

⒈  朱槿的別名。參見「朱槿」條。

⒉  古代相傳東海外有神木叫扶桑,是日出的地方。後為太陽的代稱。晉·陶淵明〈閒情賦〉:「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

《楚辭·屈原·離騷》:「飲餘馬於咸池兮,總餘轡乎扶桑。」

⒊  日本的別名。參見「日本」條。

引證解釋

⒈  神話中的樹名。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齒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
《海內十洲記·帶洲》:“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
《太平御覽》卷九五五引舊題 晉 郭璞 《玄中記》:“天下之高者,扶桑無枝木焉,上至天,盤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 李白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將欲倚劍天外,掛弓扶桑。”

⒉  傳說日出於扶桑之下,拂其樹杪而升,因謂為日出處。亦代指太陽。

《楚辭·九歌·東君》:“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
王逸 注:“日出,下浴於 湯谷,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晉 陶潛 《閒情賦》:“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
逯欽立 校注:“扶桑,傳説日出的地方。這裡代指太陽。”
明 淩云翰 《關山雪霽圖》詩:“扶桑飛上金畢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 顏光敏 《望華山》詩:“天雞曉徹扶桑湧,石馬宵鳴翠輦過。”

⒊  東方古國名。後亦代稱 日本。

《南齊書·東南夷傳贊》:“東夷海外, 碣石、扶桑。”
《梁書·諸夷傳·扶桑國》:“扶桑 在 大漢國 東二萬餘裡,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宋 王安石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飄然欲作乘桴計,一到 扶桑 恨未能。”
元 王冕 《送頤上人歸日本》詩:“上人住近 扶桑國,我家亦在 蓬萊 丘。”
魯迅 《集外集拾遺·<送增田涉君歸國>詩》:“扶桑 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

⒋  植物名。灌木。葉卵形。花冠大型,有紅、白等色。多栽於我國南方。全年開花,為著名的觀賞植物。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扶桑》:“扶桑產南方,乃木槿別種。其枝柯柔弱,葉深緑,微澀如桑。其花有紅黃白三色,紅者尤貴,呼為朱槿。”
明 徐渭 《聞裡中有買得扶桑花者》詩之一:“憶別 湯江 五十霜,蠻花長憶爛扶桑。”
清 吳震方 《嶺南雜記》卷下:“扶桑花, 粵 中處處有之,葉似桑而畧小,有大紅、淺紅、黃三色,大者開泛如芍藥,朝開暮落,落已復開,自三月至十月不絶。”

⒌  樂名。參見“扶來”。

《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崇寧三年》:“伏羲 以一寸之器名為含微,其樂曰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