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的意思

注音 ㄙ ㄨㄣˊ

拼音 sī wén

詞性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楊。——唐·杜甫《壯遊》

culture or intellectual;

⒉  溫文爾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refined; gentle;

相似詞

溫柔 文雅 優雅 溫婉 幽雅

相反詞

粗魯


英文 refined, educate, cultured, intellectual, polite, gentle

德語 Sven (Eig)​, verfeinert , kultiviert, gebildet (Adj)​

法語 poli, cultivé, bien élevé

國語辭典簡編本

斯文「ㄙ ㄨㄣˊ」

1.禮樂制度教化。

造句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論語.子罕》)

2.儒士。

造句敬重斯文

3.形容人的舉止言談文雅。

造句他英俊挺拔,斯文有禮,是許多女性心目中的白馬王子。

國語辭典修訂本

斯文「ㄙ ㄨㄣˊ」

⒈  禮樂制度教化。

《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
《漢書·卷一〇〇·敘傳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憲章六學,統壹聖真。」

⒉  儒士。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平日敬重斯文,喜歡才士。」
《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先聖祠內,共觀大禮之光;國子監中,同仰斯文之主。」

⒈  人的舉止文雅有禮。

《紅樓夢·第六三回》:「斯文些的才好,別大呼小叫,惹人聽見。」
《文明小史·第三回》:「如果打死了外國人,我拚著腦袋去陪他,金委員不該拿讀書人如此蹧蹋,到底不是斯文一脈!」

粗魯

引證解釋

⒈  指禮樂教化、典章制度。

《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
《漢書·敘傳下》:“武功既抗,亦迪斯文,憲章六學,統壹聖真。”
唐 韓愈 《故江南西道觀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王公神道碑銘》:“生人之治,本乎斯文。”
清 黃遵憲 《石川鴻齋偕僧來謁》詩:“斯文一脈比傳燈,亦賴儒僧延不墜。”

⒉  特指文學。

南朝 樑 鍾嶸 《<詩品>序》:“降及 建安,曹公 父子篤好斯文。”

⒊  儒士;文人。

《後漢書·應劭傳》:“夫覩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
唐 杜甫 《壯遊》詩:“斯文 崔 魏 徒,以我似 班 揚。”
《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既然如此,必是斯文,請來相見何礙。”
錢鍾書 《貓》:“經過幾番盤算,他想先動手著作,一來表示自己並非假充斯文,再者著作也可以做官。”

⒋  此文;此詩。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宋 蘇軾 《石鼓歌》:“何人作頌比《嵩高》,萬古斯文齊《岣嶁》。”

⒌  文雅。

元 關漢卿 《五侯宴》第三折:“一生村魯,不尚斯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相公説得,老漢就説不得;今日偏要假斯文,説他一回。”
樑斌 《紅旗譜》四一:“她斯文禮貌地倒了兩杯茶,一杯放在 江濤 面前,一杯放在 嘉慶 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