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議的意思

注音 ㄨˋ 一ˋ

拼音 wù yì

基本釋義

⒈  眾人的議論,多指非議。

止息物議。
不屑物議。——《南史·謝幾卿傳》
[李]泰每為之先拜,圭亦以師道自居,物議善之。——《唐書·王圭傳》

criticism from the people;

國語辭典簡編本

物議「ㄨˋ ㄧˋ」

眾人的批評、議論。

造句員工們對那位主管的大膽作風,物議紛紛。

國語辭典修訂本

物議「ㄨˋ 一ˋ」

⒈  批評的輿論。

《北史·卷六·齊高祖神武帝本紀》:「王若厭伏人情,杜絕物議,唯有歸河東之兵,……止戈散馬,各事家業。」
《聊齋志異·卷二·聶小倩》:「卿防物議,我畏人言。」

引證解釋

⒈  眾人的議論。

《宋書·蔡興宗傳》:“及 興宗 被徙,論者並雲由 師伯 …… 師伯 又欲止息物議,由此停行。”
宋 孔平仲 《續世說·方正》:“子一 知 異 不為物議所歸,未嘗造門,其高潔如此。”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舊聞·安頓窮人》:“昔 陳文恭 公巨集謀撫 吳,禁婦女入寺燒香,三春遊屐寥寥,輿夫、舟子、肩挑之輩,無以謀生,物議譁然,由是弛禁。”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六:“此外還有少數職員的女眷……於是便惹起了物議:‘奇裝異服,妖豔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