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瘵的意思

注音 ㄆ一ˊ ㄓㄞˋ

拼音 pí zhài

基本釋義

⒈  患病;疾病。

⒉  凋敝。

⒊  睏乏疲弱之人。

引證解釋

⒈  患病;疾病。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帝輒優文答報”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今部曲皆年耆,臥在床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視,氣息裁屬者凡三十七人,疲瘵風靡,疣盲聾聵者二十三人。”
《法苑珠林》卷三七:“比丘曰:‘ 世常 應自洗我足。’ 常 曰:‘年老疲瘵,以奴自代。’”
宋 歐陽修 《論按察官吏狀》之二:“兵興累年,天下困弊,飢荒疲瘵。”

⒉  凋敝。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宜其別制考課,重議賞罰,激朝端之俊傑,救天下之疲瘵。”
《續資治通鑑·宋哲宗元祐六年》:“嚴邊備以杜強鄰之窺覦,走軺傳以察遠方之疲瘵。”

⒊  睏乏疲弱之人。

唐 白居易 《授武元衡門下侍郎平章事制》:“信及夷貊,恩加疲瘵。”
唐 薛能 《春日重遊平湖》詩:“官職已辜疲瘵望,詩名空被後生傳。”
宋 陳師道 《回棣州守》:“伏惟某官清白承家,文明燭物,出入省寺,已宣佈於風聲;選用循良,足慰安於疲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