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的意思

注音 ㄊㄢˊ ㄏㄨㄛˇ

拼音 tán huǒ

基本釋義

⒈  中醫術語。體內痰濁與火邪互結或痰濁鬱久化火的病理變化。多表現為喘息、咳嗽、怔忡、昏厥等。

國語辭典修訂本

痰火「ㄊㄢˊ ㄏㄨㄛˇ」

⒈  一種症狀。似哮喘,口乾脣燥,胸痛煩熱,而痰塊很難咯出的病症。

《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老夫幼年燈窗十載,染成一症,老年舉發。太醫院看是痰火之症。雖然服藥,難以除根。必得陽羨茶,方可治。」

引證解釋

⒈  中醫術語。體內痰濁與火邪互結或痰濁鬱久化火的病理變化。多表現為喘息、咳嗽、怔忡、昏厥等。

《醫宗金鑑·雜病心法·中風》:“痰火內發病心官。”
注:“心病痰火,輕則舌強難語,重則痰壅神昏。”
《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荊公 原有痰火症,住在小舟多日,情懷抑鬱,火症復發。思欲舍舟登陸,觀看市井風景,少舒愁緒。”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不想那客人是中年的人,有痰火病的。就這一推裡,一交跌去,悶倒在地。”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楊執中 老年痰火疾,夜裡要人作伴。”
茅盾 《子夜》一:“是痰火麼?爸爸向來有這毛病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