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的意思

注音 ㄅㄞˊ ㄉ一ㄥ

拼音 bái dīng

基本釋義

⒈  沒有取得功名的平民。

往來無白丁。——唐·劉禹錫《陋室銘》

common people in Chinese feudal society; illiterate person;

⒉  古:平民。也指臨時徵集的無軍籍的壯丁。

commoner;

相反詞

鴻儒

德語 einfaches Volk

國語辭典修訂本

白丁「ㄅㄞˊ ㄉ一ㄥ」

⒈  平民。

《隋書·卷三七·李穆傳》:「既而大悅,謂公主曰:『李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平民

⒉  屬軍籍的壯丁。

《宋書·卷八四·鄧琬傳》:「琬遣龍驤將軍廖琰率數千人,併發廬陵白丁攻襲。」

⒊  文盲,不識字的人。

唐·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引證解釋

⒈  指沒有功名的人;平民。

《隋書·李敏傳》:“﹝ 隋文帝 ﹞謂公主曰:‘ 李敏 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宋 岳飛 《奏乞除在外宮觀第三札子》:“伏念臣起自白丁,誤蒙器使。”
明 無心子 《金雀記·擲果》:“家世 洛陽,性習豪邁,甘為紈袴,又恥白丁。”
《十月》1981年第5期:“要唱獨腳戲,自己吹自己……談笑無白丁,往來皆知己。”

⒉  指不學無術或缺乏知識的人。亦指文盲。

唐 劉禹錫 《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明 王錂 《春蕪記·報仇》:“每嘗聞得那 季小姐 精於翰墨,這封書,恰像個白丁寫的。”
《人民日報》1981.4.4:“一分到公社衛生院我就開始學點業務知識,一兩年下來,至少不是白丁了。”

⒊  舊指臨時徵集的壯丁。也稱白徒。參見“白徒”。

《宋書·沉攸之傳》:“既至京都,詣領軍將軍 劉遵考,求補白丁隊主。”
《南史·王敬則傳》:“胡鬆 領馬軍突其後,白丁無器杖,皆驚散。”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納諫》:“更有勑旨,今年白丁多已役訖,若從此放免,並是虛荷國恩。”
《舊五代史·僭偽傳二·劉守光》:“屬 瀛洲 軍亂,殺郡守, 仁恭(劉仁恭 )募白丁千人討平之, 匡威 壯其才,復使為帳中爪牙,令將兵戍 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