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的意思

注音 ㄅㄞˇ ㄐ一ㄚ ㄓㄥ ㄇ一ㄥˊ

拼音 bǎi jiā zhēng míng

詞性 動詞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百家,原指戰國時期的儒、法、道、墨、名、陰陽等思想流派。爭鳴,比喻紛紛發表意見,展開論戰。現在所說的百家爭鳴,是指學術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有時候也指可以自由發表意見。

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相似詞

各抒己見 暢所欲言

相反詞

一家之言 噤若寒蟬 萬馬齊喑 強求一律


英文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idiom)​; refers to the classical philosophic school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

德語 100 Lehrmeinungen wetteifern miteinander (V, Philos)​

法語 Que cent écoles rivalisent

國語辭典簡編本

百家爭鳴「ㄅㄞˇ ㄐㄧㄚ ㄓㄥ ㄇㄧㄥˊ」

1.春秋戰國時代,社會產生大變革,九流十家等各種不同思想流派的學說著作,相繼出現,彼此論戰,學術上蔚為一片繁榮的景象,後世稱為「百家爭鳴」。

2.泛指各種言論思想的蓬勃展現。

造句學術界的百家爭鳴正是學術自由發展的象徵。

國語辭典修訂本

百家爭鳴「ㄅㄞˇ ㄐ一ㄚ ㄓㄥ ㄇ一ㄥˊ」

⒈  春秋戰國時代,社會產生大變革,各種不同思想流派、著作學說,相繼出現。如九流十家,相互論戰,學術上蔚為一片繁榮景象,後世稱為「百家爭鳴」。

引證解釋

⒈  原指我國 戰國 時期學術界互相辯爭的風氣。當時學術派別很多,著名的有儒、法、道、墨、名、陰陽、縱橫、農、雜等家。他們著書立說,遊說爭辯,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這種局面,對當時思想、文化、學術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後用以稱學術研究中各抒己見以求發展的方法。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三:“百家爭鳴,或傳或不傳,而言之有故,持之成理者,屈指可盡。”
巴金 《<隨想錄>總序》:“那就讓它們留下來,作為一聲無力的叫喊,參加偉大的‘百家爭鳴’吧。”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三》:“這一番話,不只有些提倡百家爭鳴的氣派,而且有點唯物辯證的歷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