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的意思

注音 ㄑ一ㄣˊ ㄩㄥˇ

拼音 qín yǒng

基本釋義

⒈  秦始皇陵園的地下文物。1974年,發現於陝西驪山腳下秦始皇陵園外的地下建築中。共發現四個俑坑,總面積25380平方米。已發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八百餘個,木質戰車十八輛,陶馬一百多匹,青銅兵器、車馬器九千餘件。這批兵馬俑形象地展現了秦代軍隊的兵種、編制和武器裝備情況。戰車上一般有甲士三人,配弓箭、短劍和盾甲步卒。配長柄的戈、矛、戟、鉞弓弩等。騎兵執劍或弓箭,馬背輔韉。武士俑身高1.78-1.87米,頭梳各種髮髻,身披形制不一的鎧甲。陶俑、陶馬如同真人、真馬,排列有序、造型生動、比例適當,細部刻劃尤為精緻,反映了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成就。也稱秦兵馬俑。

國語辭典簡編本

秦俑「ㄑㄧㄣˊ ㄩㄥˇ」

秦代用來殉葬的陶偶。如秦始皇陵(陝西臨潼)東側所出土的數千件排列有序、體型高大的陶塑兵馬俑,及西側的兩乘銅車馬,兵馬雄健昂揚,人物神情生動,雕塑手法極其細膩,當年彩繪的色澤仍依稀可見。具有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造句大量秦俑的出土,讓我們更能了解秦文化內涵及藝術成就。

國語辭典修訂本

秦俑「ㄑ一ㄣˊ ㄩㄥˇ」

⒈  秦代用來殉葬的陶偶。如秦始皇陵(陝西臨潼)​東側所出土的數千件排列有序、體型高大的陶塑兵馬俑,及西側的兩乘銅車馬,兵馬雄健昂揚,人物神情生動,雕塑手法十分細膩,其中當年彩繪的色澤仍依稀可見。具有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如:「近年挖掘出來的秦俑,顯示秦代在雕塑藝術及冶鑄技術上已有高度成就。」

引證解釋

⒈  秦始皇 陵園的地下文物。1974年,發現於 陝西 驪山 腳下 秦始皇 陵園外的地下建築中。共發現四個俑坑,總面積25380平方米。已發掘部分共出土武士俑八百餘個,木質戰車十八輛,陶馬一百多匹,青銅兵器、車馬器九千餘件。這批兵馬俑形象地展現了 秦 代軍隊的兵種、編制和武器裝備情況。戰車上一般有甲士三人,配弓箭、短劍和盾甲步卒。配長柄的戈、矛、戟、鉞弓弩等。騎兵執劍或弓箭,馬背輔韉。武士俑身高78-87米,頭梳各種髮髻,身披形制不一的鎧甲。陶俑、陶馬如同真人、真馬,排列有序、造型生動、比例適當,細部刻劃尤為精緻,反映了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成就。也稱 秦 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