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狗的意思

注音 ㄔㄨˊ ㄍㄡˇ

拼音 chú gǒu

基本釋義

⒈  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魏源本義:“結芻為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莊子·天運》:“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齋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陸德明釋文引李頤曰:“芻狗,結芻為狗,巫祝用之。”後因用以喻微賤無用的事物或言論。

國語辭典簡編本

芻狗「ㄔㄨˊ ㄍㄡˇ」

古時結草為狗形,以供祭祀之用,用畢則棄之。後借以比喻無用之物。

造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第五章》)

國語辭典修訂本

芻狗「ㄔㄨˊ ㄍㄡˇ」

⒈  古時用草編結成的狗形,供祭祀用,用完即丟棄。後比喻輕賤無用之物。

《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周宣傳》:「芻狗者,祭神之物。」

引證解釋

⒈  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

《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魏源 本義:“結芻為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
。 《莊子·天運》:“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陸德明 釋文引 李頤 曰:“芻狗,結芻為狗,巫祝用之。”
後因用以喻微賤無用的事物或言論。 晉 劉琨。《答盧諶》詩:“如彼龜玉,韞櫝毀諸。芻狗之談,其最得乎?”
唐 李頎。《裴尹東溪別業》詩:“始知物外情,簪紱同芻狗。”
明 唐順之。《讀東坡詩戲作》詩:“掃除 李 杜 芻狗語,出入鬼神傀儡門。”
康有為 《屠梅君侍御謝官歸索詩為別敬賦》之六:“雜學與夷學,視儒若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