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蠻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ㄥ ㄇㄢˊ

拼音 jīng mán

基本釋義

⒈  古代中原人對楚越或南人的稱呼。

國語辭典修訂本

荊蠻「ㄐ一ㄥ ㄇㄢˊ」

⒈  楚國。

《國語·晉語八》:「楚為荊蠻。」

⒉  楚、越一帶。即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等荊州四郡,皆是古代未開化的民族。

《史記·卷四·周本紀》:「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
《文選·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一》:「復棄中國去,遠身適荊蠻。」

引證解釋

⒈  古代中原人對 楚 越 或南人的稱呼。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茲不穀震盪播越,竄在 荊 蠻,未有攸厎。”
《史記·吳太伯世家》:“太王 欲立 季歷 以及 昌,於是 太伯、仲雍 二人犇 荊 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
唐 白居易 《晉諡恭世子議》:“周 之衰也, 楚子 以 霸王 之器,奄有 荊 蠻,光啟土宇,赫赫 楚國,由之而興。”
《西湖佳話·西湖隱跡》:“荊 蠻 之隱,是讓國也。”
爐魂 《對於張之洞死後之湖南人》:“夫 楚 號雄區,人多忠節……以 荊 蠻 之餘氣,鬱百年之奇氣,奮能獨立,強足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