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節的意思

注音 ㄓㄣ ㄐ一ㄝˊ

拼音 zhēn jié

基本釋義

⒈  忠貞不二的節操。封建禮教指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行為。

國語辭典簡編本

貞節「ㄓㄣ ㄐㄧㄝˊ」

女子守貞或夫死而不改嫁的節操。

造句古代女子重貞節,失貞將遭人不齒。

國語辭典修訂本

貞節「ㄓㄣ ㄐ一ㄝˊ」

⒈  堅定不移的節操。

《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伊中情之信修兮,慕古人之貞節。」
《文選·潘岳·關中詩》:「人之雲亡,貞節克舉。」

⒉  女子守貞或夫死而不改嫁的節操。

北周·庾信〈彭城公夫人爾朱氏墓誌銘〉:「用曹大家之遺訓,執宋伯姬之貞節。」

引證解釋

⒈  忠貞不二的節操。

《文選·張衡<東京賦>》:“執誼顧主,夫懷貞節。”
薛綜 注:“夫,猶人人也。言執禮義之心,顧思 漢 德,人懷貞正之志分也。”
唐 李德裕 《授鄭裔綽渭南縣尉直巨集文館制》:“況兩代持衡,皆有貞節,守正持法,遺風凜然。”
清 翁志琦 《反班婕妤怨歌行》:“薄俗區故新,君子秉貞節。”

⒉  封建禮教指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行為。

漢 劉向 《說苑·建本》:“昔者 東夷 慕諸夏之義,有女,其夫死,為之內私壻,終身不嫁。不嫁則不嫁矣,然非貞節之義也。”
北周 庾信 《彭城公夫人爾朱氏墓誌銘》:“用 曹大家 之明訓,執 宋 伯姬 之貞節。”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老太太深信她的哲理是天下最好的,因為‘忍’字教她守住貞節,度過患難,得到像一個鋼針那麼無趣而永遠發著點光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