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ㄣˋ ㄕˋ

拼音 jìn shì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隋唐科舉考試設進士科,錄取後為進士。明清時稱殿試考取的人。

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s;

國語辭典簡編本

進士「ㄐㄧㄣˋ ㄕˋ」

科舉時代的科目。隋煬帝選拔人才,設進士科。唐、宋沿襲此制,凡舉人試於禮部合格者,稱為「進士」。明、清略改其制,舉人參加會試通過後再參加殿試,殿試通過者賜進士及第、賜進士出身、賜同進士出身,皆稱為「進士」。

造句]經過十年的寒窗苦讀,他終於如願高中進士

國語辭典修訂本

進士「ㄐ一ㄣˋ ㄕˋ」

⒈  科舉時代的科目。隋煬帝選拔人才,設進士科,唐宋因之,其時凡舉人試於禮部合格者,稱為「進士」。明、清之制,會試中式,殿試後賜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皆通稱為「進士」。

《紅樓夢·第二回》:「已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縣。」

引證解釋

⒈  古代指貢舉的人才。

《禮記·王制》:“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於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
鄭玄 注:“進士,可進受爵祿也。”

⒉  薦舉賢士。

《墨子·親士》:“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

⒊  科舉時代稱殿試考取的人。 明 清 時,舉人經會試及格後即可稱為進士。

唐 姚合 《寄舊山隱者》詩:“名在進士場,筆毫爭等倫。”
《儒林外史》第三回:“到京會試,又中了進士,殿在三甲,授了部屬。”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多久以來,文人只出了個翰林即 熊希齡,兩個進士,四個拔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