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沙的意思

注音 ㄇ一ㄥˊ ㄕㄚ

拼音 míng shā

基本釋義

⒈  地名。在今寧夏中衛。隋置。

⒉  山名。在今甘肅敦煌南。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

⒊  在水下滾動鳴響的沙礫。

國語辭典修訂本

鳴沙「ㄇ一ㄥˊ ㄕㄚ」

⒈  縣名。參見「鳴沙縣」條。

⒉  山名。參見「鳴沙山」條。

引證解釋

⒈  地名。在今 寧夏 中衛。隋 置。

《元和郡縣圖志·靈州》:“鳴沙縣 ……西枕 黃河,人馬行經此沙,隨路有聲,異於餘沙,故號‘鳴沙’。”
宋 司馬光 《塞上》詩:“劍客蒼鷹隊,將軍白虎牙。分兵邏 圁水,縱騎獵 鳴沙。”
清 吳偉業 《送贛州曾庭聞孝廉移家寧夏》詩:“夜半酒樓羌笛起,軟裘衝雪踏 鳴沙。”
吳翌鳳 箋註引《一統志》:“鳴沙 故城在 寧夏府 中衛縣 西,人馬過此則沙有聲。”

⒉  山名。在今 甘肅 敦煌 南。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

《元和郡縣圖志·沙州》:“鳴沙山,一名 神沙山,在縣南七裡。今按其山積沙為之,峰巒危峭,踰於山石。四面皆為沙壠,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鳴,隨足頽落,經宿風吹,輒復如舊。”
《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三·于闐》:“瓜州 南十里 鳴沙山,雲冬夏殷殷有聲如雷,雲《禹貢》 流沙 也。”

⒊  在水下滾動鳴響的沙礫。

宋 范成大 《過江津縣睡熟不暇梢船》詩:“夢裡竹間喧急雪,覺來船底滾鳴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