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的意思

注音 ㄇㄚˊ ㄏㄨㄤˊ

拼音 má huá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常綠小灌木,莖細長,叢生,葉子對生,鱗片狀,帶紅紫色,雌雄異株,種子圓形,莖為提製麻黃素的原料。北宋末南宋初兩浙一帶民間對摩尼教首領的稱呼。

國語辭典修訂本

麻黃「ㄇㄚˊ ㄏㄨㄤˊ」

⒈  植物名。麻黃科麻黃屬,常綠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高二、三尺,狀似木賊,莖上有節,節上生葉,葉小如鱗片,夏日開花,莖可入藥,含有麻黃素等生物鹼。

引證解釋

⒈  常綠小灌木,莖細長,叢生,葉子對生,鱗片狀,帶紅紫色,雌雄異株,種子圓形,莖為提製麻黃素的原料。

《神農本草經》卷二:“麻黃,味苦溫,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欬逆上,除寒熱,破癥堅積聚,一名沙龍。”

⒉  北宋 末 南宋 初兩 浙 一帶民間對摩尼教首領的稱呼。

宋 莊季裕 《雞肋編》捲上:“其魁謂之魔王,為之佐者,謂之魔翁、魔母……俗誤以魔為麻,謂其魁為麻黃,或雲易魔王之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