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怎麼學化學

  化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對物質的結構和物質間轉變進行探究,並找出其規律的一門自然學科,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化學學習方法

  預習階段:概括起來就是“讀、劃、寫、記”。讀,就是課前預讀;劃,要劃出重點、要點、關鍵詞句;寫,把自己的想法、疑點寫下來,確定聽課重點;記,把重要的概念、性質、用途記在腦子裡。

  聽課階段:課堂聽講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學生在課堂上要做到邊聽、邊想、邊記。聽:上課聽講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全神貫注,才能提高聽課效率。想:要積極開動腦筋,注意聽老師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解題的規範要求,理解所學的內容,而不是隻記結論。記:動腦的同時也要及時進行記憶,並注意反覆鞏固。

  複習階段:複習是對知識的鞏固、提高和遷移的過程。複習時最好先回憶,根據聽課筆記,回憶當天學習了哪些內容,進行了哪些實驗等。根據回憶,不會或不明確的地方多複習,理解了,沒有問題的少複習,這樣既節省時間,又可以查漏補缺。

  完成作業:化學學科的課後作業解題步驟與其他學科相似,認真讀題,回憶相關知識,制訂出解題方案,解題時要注意規範性和完整性,並注意檢查。一道題目做完以後,要結合自己的做題思路總結一下,從中悟出規律性的東西,學會舉一反三,反之就是做再多練習題,也達不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高中化學學習技巧

  第一,計算中的守恆思想:

  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間重新結合,質量守恆就是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在配製或稀釋溶液或濃縮溶液溶質難揮發過程中,溶質的質量不變。利用質量守恆關係解題的方法叫“質量守恆法”。化學計算中的物質微粒的守恆思想是迅速解答計算題的利器,理解了“質量守恆法”、“原子守恆法”、“電子守恆”及“電荷守恆”、 “物料守恆”,舉一反三so easy。

  第二,化學計算中的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據在化學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這種差量的實質及其關係,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題方法。

  1.原理:化學變化中某些物質差量的大小與參與反應的物質的有關量成正比,差量法是根據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某些物理量的變化進行有關計算的一種方法。差量法的實質是藉助教學中的“等比定理”,把有增減量變化的反應式列成比例式,即a︰b=c︰d=a-c︰b—d。

  2.解題:根據題意確定“理論差量”,再根據題目提供的“實際差量”,列出比例式,然後求解。

  3.型別題:質量差、氣體體積差、密度差、壓強差、關於溶解度的溶解或析出晶體的計算、有關氣體的化學平衡計算、天平平衡的計算。

  4.注意:任何一個化學反應中,均可能找到一個或多個有關量的差值,因此運用此法解題時,必須仔細分析題意,理清思路,選好有關物理量的差量。

  第三 ,“建立模型”法在化學平衡中的應用:

  化學平衡是化學反應原理模組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中學化學重要的一個基本理論知識,它指導著後面章節中的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的學習。也是高考中重點考查的內容,經常和其它知識綜合在一起考察。由於化學平衡內容抽象,對於學生來說一直是一個難點,然而,對於一些抽象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建立具體的思維模型,會使問題簡單、明瞭化,這種方法稱為“建立模型法”。

  包括:用於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用於化學平衡移動的問題;用於轉化率變化的問題;利用“三行式”解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題;歸納與演繹--等效平衡

  第四,化學反應速率中的 “控制變數”法:

  化學世界裡所發生的各種現象往往都是錯綜複雜的,並且被研究的物件也不是孤立的,總是與其他事物和現象相互聯絡,因此要想精確地把握研究物件的各種特性,弄清事物變化的原因和規律,單靠自然條件下整體研究物件時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對研究物件施加人為的影響,造成特定的便於觀察的條件,這就是控制變數的思想。

  學好高中化學方法

  一、精讀

  課本是知識的依據,我們對新學的知識必須認真細緻、逐字逐句閱讀其概念,掌握其實質和含義,只有把課本讀懂了,才能深刻理解,應用時才能揮灑自如。如:“烴”的定義及其分類中說:“烴”是僅有碳和氫兩種元素組成的一類物質總稱。包含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等。其中石油和煤的產品絕大多數是各種烴的混合物。由此可知清潔燃料壓縮天然氣CNG和液化石油氣LPG都是烴類,它們的主要成份都是碳氫化合物。

  閱讀時,應邊讀邊想,多聯絡老師課堂上所做的實驗,多聯絡自己身邊的生活知識,多提問題,對於自己尚不理解的疑難之處應做好記號,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課後精讀課本內容,概念清晰,理論理解透徹,利用短短的時間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作業,這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

  二、歸納

  有些同學害怕化學,原因之一就是化學“繁,難,亂”。這時可以用歸納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1、我們可以從知識點出發用知識結構為主線,把所學化學知識歸納起來。如研究鹵素知識點結構可知其教學順序:結構→性質→用途→製法→存在→儲存等。可得⑴結構的規律性:最外層電子數,核外電子層數,原子半徑等。⑵性質的規律性:由最外層電子數為7,可推知單質的氧化性較強,得電子後形成離子還原性較弱,而其它含有鹵素正價的化合物大多數都有較強的氧化性等等。

  2、依據物質的特點,把所學過的一類物質歸納起來,如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可以歸納出學過的原子晶體有金剛石,單晶矽,碳化矽等。

  3、根據典型的習題可歸納出常用解題方法,如高一化學的物質守恆計算、混合物計算等等。

  三、巧記

  1、理解記憶

  理解的知識記憶得長久,且便於應用。如“物質的量”我們必須理解它是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它的單位是摩爾,就是按照阿佛加德羅常數這個計數標準來定義的。即某系統中所含基本微粒的多少倍,該系統中物質的量就是多少摩爾。

  2、歸納記憶

  把知識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聯想、組合或分塊,可增強枯燥記憶的興趣和效果。如常見易液化氣體有HF,NH3,Cl2,CO2等;通入過量CO2氣體仍有渾濁現象的有Na2SiO3溶液,NaAlO2溶液,C6H5ONa溶液,NaCO3飽和溶液等。

  3、比較記憶

  對容易混淆、相互干擾的知識,通過比較可分清異同,防止干擾,掌握實質。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系物、同分異構體四種相似概念,都可以通過比較,使理解加深,記憶牢固。

  4、歌訣記憶

  對一些需要記憶又無規律的化學知識,可編成通俗、生動的歌訣,提高記憶興趣和效果。如把過濾實驗操作概括成“一貼、二低、三靠”,六個字包括了整個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還有常見化合價、酸、鹼、鹽的溶解性等都可以編成歌訣。

  四、勤練

  練習是理解消化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練習要有目的性,不要單純為解題而練,更不能搞題海戰術,課後的練習是為課堂中所講知識服務的,練前應回憶課堂的知識要點。

  分析某一習題時,要考慮用該課堂的哪些知識要點,哪些是課堂知識的補充、延伸和發展,哪些是與舊知識一起綜合運用。練習後還要想一想哪些知識尚未應用於練習中,但還需要掌握。通過練習,把所學過的知識在頭腦中再現,實現真正學會學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