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常見病的護理論文範文

  古人認為小兒“臟腑嬌嫩”,“氣血未堅”,具有“稚陽未充,稚陰未長”的生理特點。同時,小兒又正處在生長髮育的旺盛時期,古人稱為“純陽”之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兒科常見護理風險管理 》

  【摘要】目的 減少兒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及風險事件對患兒、家長和 醫院的危害及 經濟損失。結論 護理風險管理在兒科尤為重要,它不僅能減少和消除護理風險對患兒的危害,同時能保證醫務人員安全和醫院的聲譽,持續性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風險事件 兒科護理 風險管理組織 護理質量

  由於兒童體弱,無法言語以及病情的多變,決定了兒科護理的風險性大大高於其它成人科室,新護士不瞭解兒科護理的特殊性更是加大了護理風險性。加上患兒年齡小,不配合 治療,一些家長缺乏醫學常識,不遵守醫院規章制度,不配合治療和護理,經常住院,患兒家長的依從性差等。這些行為也給病房護理安全帶來影響。在這裡,我將兒科常見的護理風險和如何規避風險介紹如下,以提高護理安全。

  1、入院宣教不到位;無家屬陪護,或陪護失職;床欄杆沒有拉起,或床欄縫隙太寬,小孩從縫隙內墜床。入院時,仔細告知患兒及家屬注意事項;做好心理護理,瞭解思想動態。一人一陪護,隨手拉好床欄杆。床攔套布套,防止小兒從床欄縫隙內墜床;毛巾鉤、兒童床欄杆一律用圓形,不用直鉤、直角的。

  2、護士應加強學習保障用藥安全的重點內容,如通過收集藥品說明書,業務學習,嚴格執行查對制度,無菌操作原則等。經常進行技術操作訓練,提高護士的技術水平,力爭“一針見血”,儘量使用留置針,密切巡視注射部位,觀察區域性面板顏色、溫度,有無滲漏、腫脹,如有滲漏、腫脹立即更換注射部位,並對滲漏部位給予25%硫酸鎂溼熱敷,減少對患兒的傷害,確保護理安全。

  3、嚴格遵醫囑控制輸液滴速,有條件的可用輸液泵控制,無輸液泵的更輸液速度尤為重要,對危重病人就更為重要。臨床曾經遇到過由於輸液速度過快造成肺水腫,引起嚴重後果的。所以,要嚴格控制輸液速度。

  4、嚴格遵醫囑控制輸入藥物的劑量,特別是一些特殊的藥物,如氨茶鹼針,氯化鉀針等。掌握藥物的毒副作用,兒科常用藥物的使用劑量,以及如氨茶鹼等藥物由大劑量配製成小劑量的方法,弄清劑量的換算,以確保加入的藥物量更加準確。同時某些藥物對液體量也特別有要求,故一定要嚴格遵醫囑新增液體量,如將藥物加入分裝袋中,則需放足液體量方可加入藥物,以防短時間內大劑量藥物進入體內造成不良反應。

  4、注意某些藥物的配伍禁忌。現在兒科常用的藥物,如頭孢類,炎琥寧,以及氨溴索這三類藥物互混會產生白色沉澱,故同時使用這三類藥物中間需間隔其它藥物或無菌用水,以免發生反應。

  5、加強巡視,讓病兒家屬瞭解必要的輸液注意事項,以提高輸液的安全性。如告之家屬不能提起孟菲氏滴管下方的輸液管,以免空氣進入下端;告之家屬在患兒輸液過程中離床活動時,需保持輸液瓶與輸液部位的高度大致一致,以保證滴速的準確。同時,告之家屬小兒好動,不合作,輸液器針頭經常被拉出,家長醫學知識缺乏,將汙染的針頭直接插回輸液瓶。告訴家長一旦輸液器脫落,呼叫護士,輸液針頭不可插入瓶塞,必須消毒瓶塞後,重新更換輸液器。茂非氏滴管的液體量輸完時都要及時通知護理人員等。

  6、加強患兒病情的觀察,如病兒的面色,呼吸等,特別是一些特別的、細微的表現。某次,我值班時發現一患兒雙手不停地亂抓,貌似痛苦狀,彷彿象大人在叫救命似的,我用聽診器一聽診,發現患兒滿肺溼囉音,仔細一詢問,原來病人家屬剛才擅自將患兒抱離病房輸液,而將液體瓶提得過高,造成輸液速度過快。經過積極的處理,才未造成嚴重的後果。

  總之,由於兒科的風險性大於其它科室,所以更要求兒科護士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崗位職責是工作的指南,是護理的法寶。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直接影響病房護理安全。實際工作中,少數護理人員責任意識欠缺,諸如查對不嚴,交接班不認真,違反操作規程,巡視患兒不及時,導致打錯針,發錯藥,抽錯血,為患兒抽血或靜脈穿刺後忘鬆止血帶等現象的產生。值班時未體現慎獨精神,不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從而延誤治療和搶救時機。因此作為兒科的護理工作者應有高度的責任心,善於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以及不斷學習和進取的精神,最重要的是我們每位護理人員要有一顆高度警惕,有責任感的心,防患於未然,把風險降到最低,確保患兒的安全,早日康復出院。

  篇二

  《 兒科常見護理缺陷及其防範對策 》

  摘要:目的:探討兒科病房護理缺陷原因及其防範對策。

  方法:對我院2011年2月~2011年07月兒科1356例住院患兒,發生的護理缺陷者32人,具體分析護理缺陷發生的原因,提出防範措施。

  結果:通過環節質量控制,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1298例住院患兒共發生10例護理缺陷,較前顯著減少。

  結論:臨床上護士長應注意加強對科室重點護士的風險意識的培養,保證各種制度的落實率,合理調配人力資源,注重細節管理,從而減少兒科護理中護理缺陷的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兒科護理缺陷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59-01?

  如何防範兒科護理缺陷,保證患兒的安全,是廣大護理人員一直以來工作的目標。?

  1臨床資料

  我院系三級甲等醫院,我科為兒消化,心內科,開放床位數46張,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發生32起護理缺陷,均是輕度護理缺陷。其中輸液外滲10例,標本留取處理不當1例,墜床1例***無外傷***,藥物準備錯誤1例,口服藥給藥錯誤1例***無後果***,小兒自行拔除留置針5例,溝通不到位4例,未按時執行醫囑3例,護理記錄不規範3例,導管未明顯標記1例,心電監護報警設定不當2例。?

  2根據對上述護理缺陷進行認真分析後,發現兒科護理缺陷發生的常見原因有:?

  2.1護理人員因素。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目前臨床上比較普遍的是年輕護士當道,工作中缺乏責任感,工作中缺乏謹小慎微的精神等導致護理缺陷的發生,而在臨床上有相當資歷和經驗的“老”護士,往往由於種種原因而流失到二線科室去了,在工作中護患溝通的不到位,護理技術的不紮實,理論知識的不到位導致護患衝突加劇。?

  2.2患兒及家長的因素。患兒及家長對醫院的期望值過高,家長對孩子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家長對護士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給護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難以達到家長的期望,而且面對當前繁雜的醫療環境,先進的通訊資訊,輿論的片面引導,患兒及家長的維權意識驟增,碰到“難說話”的家長,便退避三舍,使護理工作有效溝通缺失,易造成家長對護理工作不滿。?

  2.3管理方面因素。兒科護士缺編,達不到規定的床護比要求,護士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我院每年都有大量的新護士引入,如果對於新護士的業務及技能的培訓不充分,會給管理帶來許多新問題。護士長對護士執行規章制度考核力度不夠,護理工作流程的不合理。再者制度落實不到位,尤其是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等,護士在處置、執行醫囑、進行各項治療前不認真進行“三查七對”,交接班不認真,不及時巡視病房。?

  2.4物資因素。主要是常用醫療裝置病房設施的維護不善而導致的安全隱患,如跌倒,墜床,燙傷等意外。?

  3護理安全防範措施?

  3.1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尤其是加強對核心制度的抽查,鼓勵大家共同參與護理工作流程的制定,並嚴格執行,定時開展質量控制評析會,提出防範不良事件的措施,因為質量管理體系是護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業務培訓不到位,質量監控不力,對護士缺乏職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對患者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缺乏預見性,護理文書書寫缺乏規範性,以及護士配備不足,醫護比例失調等諸多因素都會引起不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或不仔細觀察病情變化,易發生差錯事故1。?

  3.2合理調配護理人力資源,鼓勵資深兒科護士留在臨床一線,制定合理的績效分配製度,最大限度的將護理人才留在臨床護理隊伍中,充分發揮其能動積極的作用,成立一支老中青合理的人才梯隊隊伍。?

  3.3加強對年輕護士的業務,技能,溝通的培訓,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我院實行護士的定能分級,定向培養,定員管理的“三定方案”,其優點對於年輕護士能明確培訓方向,讓護士有目的的去學習,對今後的發展方向更為明晰,更利於年輕護士的成長,積極訓練護士的專業技能及技術,提高與患兒和家長的溝通技巧,不斷提高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而對於年長護士來說,提高績效工資,增加激勵機制是鼓勵護士留在臨床一線的物質基礎,從而避免了護理中堅力量的流失。?

  3.4強化風險意識,加強護理安全管理,要不斷培養護士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組織護理人員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3.5加強細節護理,護士長關注每個細節,及時發現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並予以干預,加強關鍵環節管理,防患差錯與隱患的發生2。對於新藥或未曾使用過的藥物必須在使用前認真閱讀藥物說明書,瞭解其作用、用法、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以規範用藥安全。?

  4成果

  兒科工作護理缺陷主要來自於臨床上部分年輕護士思想上不重視,業務知識不熟練、制度執行不到位,護理人員頻繁調動,工作職責不明晰,護理人員技術因素以及家長的期望值太高等。通過有針對性的護士長現場質控,強化風險意識,注重細節護理,缺陷分析等一系列措施,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共發生10例護理缺陷,其中治療延遲3例,體重監測患兒漏測體重2例,心電監護報警設定不合理2例,溝通不到位3例,較前顯著減少。?

  5小結

  兒科護理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兒科護士面臨著更高的職業風險。兒科護士除了要提高自身素質外,更應加強安全管理意識,不斷提高護士責任感及業務技術能力,增強護士慎獨精神,兒科護士相對固定,朝專科化護士發展,同時管理者也應重視兒科護理工作,通過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提高福利待遇、定向培養,定能晉級等方法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使她們熱愛自己的工作,從而更好地杜絕護理差錯和事故的發生,完善兒科護理的內涵質量。

  參考文獻?

  [1]閻成美,翁廬英,李妮.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管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誌,2003,38***7***:547?

  [2]唐代玲,李曉莉.護士安全用藥調查分析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誌,2009,24***18***:1652—1653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