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詩歌鑑賞的解題技巧精選

  在短時間內詩詞量的積累是不切實際,更好地找到答題方法,儘可能在現有基礎上提高自己的詩歌鑑賞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歌鑑賞答題技巧,希望大家能夠從中有所收穫!
 

  一、捕捉詩歌深邃的意境美

  意境被稱為詩歌創作的最高境界。欣賞詩歌時,要善於藉助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捕捉到詩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和客觀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將詩的語言化為生動具體的畫面,進而喚起自己的情感。這樣將“畫”與情融為一體,詩的奇妙意境也就捕捉到了。例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繪出一種清新自然、安謐美好的農村勞動圖景,使讀者感受到詩人淡泊寧靜的心情。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裡形容琵琶女彈奏一段,描寫細微生動,比喻新穎精妙,使飄忽易逝的聲音如在讀者耳際縈繞,這一段的末尾用“東船西舫俏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來描寫聽者如夢初醒的意態,更加烘托出琵琶女奏技的妙絕入神。成功的音樂描繪反映出琵琶女的感情,也反映了作者的感情,融情入景,加深了對讀者的感染。

  再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看來明白如話,似乎沒有什麼難懂之處,但我們若用心體味一下,便覺得這是千古絕調,其中感情濃烈真摯,詩意含蓄深沉。前一句寫送別的環境,點明瞭地點、時間和景色,此中有何寓意?我們可以想一想,面對著如此春色,在客舍送別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春雨沾溼了地上的塵土,也沾溼了作者的心。“客舍”和“楊柳”都代表離別的意象,何況這柳是如此之青,怎忍心將之折斷贈別?此中含蓄之處在於不點“別”而不盡別意在其中。第二句,初看不過是勸友喝酒之辭,其實也寄寓了作者的無限深情。樸素的語言飽含深摯的情意。兩人對飲,舉杯澆愁。“要是你出了陽關,就沒有朋友像今天這樣與你相伴了”,其中的依依不捨,表現出對友人的關心,既是勸慰又是白描。只有體會詩歌字裡行間的寓意,才能感受到詩歌的意境韻味。


詩歌鑑賞答題技巧

  二、賞析詩歌語言

  古詩鑑賞的首要環節是賞析詩歌語言。我們可先從關鍵詞語入手,體會詩歌語言準確性、生動性、形象性的特點。如把握動詞、色彩詞的含義和作用,體會數量詞的運用等,去品味關鍵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的藝術效果。如***的《沁園春·雪》,上下片分別以“望”字和“惜”字統領七個短句,一筆貫通,氣勢恢弘。動詞“封”、“飄”、“舞”、“馳”,形容詞“莽莽”、“滔滔”,都極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銀蛇”逶迤曲折,以“馳”字形容白雪覆蓋的高原如“蠟象”奔騰聳動,極為傳神地把冰封雪蓋的群山高原寫活了,賦靜景以動態,使之生機勃勃。
 

  三、賞析作品形象與表達技巧

  其次,是鑑賞作品中的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過把握形象的特徵,分析寓於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來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尤其是要學會體味詩歌中的意象***意境***,藉助想象和聯想把握詩歌所抒寫的情懷。詩中所謂的“意”,就是作者的主觀情思;所謂“象”,就是詩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畫面。

  再則,要注重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擬人、借代、誇張、雙關、襯托、對比等修辭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諷今、欲揚先抑、以小見大等寫作手法,以及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直抒胸臆等表現技巧,以此採分析含義,探究作用。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詩,就是以誇張的手法來襯托詩人內心的孤寂、高潔。
 

  四、評價作品思想內容

  在賞析時,我們還要注意分析試題的具體要求,把握解答時的切入點和側重點;同時要藉助註釋提示、作家的生平經歷、自身的知識儲備,仔細誦讀,品味詩句,尋找到答題的最佳角度,推斷出理想的答案。我們在答題時,一般可以從描摹詩歌圖景、概括意境特點、分析寫作手法、剖析作者情感四個方面來進行回答。如鑑賞王維的《鹿柴》,我們可先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摹出詩歌所營造的意境;然後簡潔地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情境的氛圍特點——幽靜,分析其所運用的寫作手法及作用——以聲襯靜,以“人語響”襯“空山”之靜;再根據詩歌的形象和語言,來理解詩人所抒發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