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散文讀後感

  鐵凝現任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她的散文作品還是挺受歡迎的,大家讀了之後都會有自己不一樣的感受,那下面就跟小編來看看為大家整理的鐵凝散文作品的讀後感吧,希望大家喜歡。

  篇1:讀鐵凝的散文《幸福就在此刻》

  在鐵凝的目心中世俗的幸福都對,但都不能打動她。直到有一天來自臺灣的朋友,給了鐵凝醍醐灌頂式的回答後,鐵凝才真正的理解了“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當然鐵凝的幸福不是世俗的幸福。

  在鐵凝與朋友坐定茶過三道後,鐵凝向朋友問道“對於你來說,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

  鐵凝的朋友微笑親著給了她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朋友說:“過去的事情來不及衡量是否幸福,將來的事情沒必要揣測是不是幸福。所以,在你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能想到的幸福,就是用心享受面前的這杯好茶。讓此刻愉快的感覺更醇厚,而面前與我談新敘舊的你們就是我此刻的幸福之源。”其實這句話的弦外之音就是享受你眼前的生活,抓住了你的現在,真惜你擁有目前一切,就是一個的幸福時刻。鐵凝也如此感嘆道:“我們太喜歡等待,固持地相信等待是永遠沒有錯的,美好的歲月***暗含最幸福的時候***就這樣一個又一個遺憾的被消耗掉了。”

  這是因為我們曾錯誤的認為“生命中的任何事物都是有保鮮期的。”

  那麼什麼是幸福呢?讀後鐵凝的這篇散文,我能理解的就是:放下我們寄希望於末來的等待,真心珍惜我們眼前所擁有的一切。想歌唱就歌唱,想大笑就大笑,不去幻想,不去精心設計,用心去享受今夜的晚餐後,坐在電視或電腦前默默的與妻相互的守候。雖然我們的幸福很俗氣,但是這俗氣的幸福距我們最近。

  鐵凝作品讀後感篇2:讀鐵凝散文《珍重身上衣》有感

  鐵凝《珍重身上衣》,說及為赴約花重金買了件漂亮的衣服,因為太珍惜捨不得穿收進櫃底,躲過水洗日晒卻因擱置多年而過時。作者回味起初對它的喜歡,竟忍不住感嘆以往那些快樂都成了落花流水。

  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喜歡過什麼人,對方的一點一滴,一顰一笑都讓我有無盡的話想要表達。但我總是怯於啟齒,小心翼翼地把那無盡的心事靜靜地窩在心裡,摺疊得整整齊齊,幻想總有一天會勇敢地站在他面前,全部抖開。等啊等,最終,這些情愫就像一粒種子,種在晒不到太陽又缺乏雨露的泥土裡,只能腐爛在密不透風的土壤中。

  因為莫名的自尊讓我們都太喜歡或者說是習慣了等,固執地相信等待永遠沒有錯,美好的歲月就這樣一日又一日被等待消耗掉。生命中的任何事物都有保鮮期。那些美好的願望,如果只是鄭重地被供奉在期盼的桌面上,它只能在歲月裡積滿塵土。

  當我們在此刻感受到心中的酸楚,就應該珍重眼前人,一如珍重昔日身上衣的幸福。

  嚮往那份靜謐和純真!!!

  篇3:讀鐵凝散文‘冰心姥姥您好’有感

  我無話可說不是因為拘謹--有人在拘謹時往往更能廢話連篇。我無話可說是因為受著一種氣氛的感染,是因為身邊這位安靜的老人正安靜地看著我。她一定深明瞭我的心意,此外的一切客套都將是我的多嘴多舌。她一定也同意我無話可說,因為當我告訴她我不知道說些什麼時,她說:那就讓我們靜靜地坐一會兒。

  我很看重與冰心先生靜靜地坐一會兒,或許這並不比我問長問短得到的要少。在那安安靜靜的一小會兒裡,我從這位幾乎與世紀同齡的老人身上所獲得的,競是一種可以觸控的生命激情。或者可以說,沒有這一刻安然的純淨,便無以獲得照耀生命的激情。

  那就讓我們靜靜地坐一會兒“ 是那麼的自然, 好似最默契的朋友一般。

  當下的社會人與人交往,總有太多內容空洞的人情事故,和形態誇張的”友好“,讓人總覺得失去了一些自然,而夾雜著刻意,

  人們就在這樣”親密“的外殼中疲憊不堪。如果哪位朋友登了門,不與之熱鬧的寒喧、打趣就感覺怠慢了人家,

  哪位遠方的友人打來電話,聽筒這邊的我們不找出一些貌似新鮮或者最新流行的話題來,去努力的延續著那其實已經無趣的對話,

  而如上記二位,不發一語,可能早已被對方誤會自己不念朋友情意,久不相見便遺忘了對方一樣。

  其實不然,並不是冷漠,並不是不念情意,只因是朋友,所以需要那心底裡發出的聲音和最自然純粹的感覺

  真正的朋友,我們也許不會時常聯絡,或者根本就很少聯絡,但我們彼此都知道,只要我們拿起話筒,無論相隔多遠,

  我們都是親近的,都是不需要那般生硬的客套,可以直入主題,寧靜的從容的交談。

  話語,以及身體間的親近未必是真正的親近,也許我們不會見面,也許我們即使見了面也不會擁抱,只是面對面的望著,

  拉開了距離,才能真正的看清彼此,才會靜心的享受友情帶給我們的美好和溫暖。

  靜靜地坐著,或是電話裡靜靜的聽著對方的呼吸,什麼都不說,也不會感覺尷尬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鐵凝作品讀後感篇4

  剛解讀了麥卡勒斯《心是孤獨的獵手》中孤獨的情結,走出南方雨季中人們潮溼的精神世界,還沒有細細體會崇明島春日來臨前萬物準備萌發的勝景,便步入了鐵凝《笨花》中那個河北平原上的小村莊,一同參與了一段跨度久遠的歷史變遷。讀書不僅使我走向虛妄的趨勢得以逆轉,也使得我精神上獲得行走的道路和一同上路的指導者。也許當有一日我從那精神上的遠遊中歸來時,可以用更成熟的目光看待此時的生活,得到更大的勇氣和辨別的智慧。閱讀是重要的,心靈的清醒也是至關重要的,不然到最後只能戴著別人配製的眼鏡觀看一切。當然強調自我存在,心靈清醒並不妨礙我一門心思地在別人筆下的故事裡遨遊。況且最後寫下一點自以為是的心得,這屬於自己的體會就算不能澄清什麼,也可以作為對自己視覺的一次校正。

  鐵凝的作品一直是獲得讀者和評論界充分討論的文字。新作《笨花》集作者6年心血且被認為是至今最滿意的一部大作品,可以想見在以後會有多少與之相關的話語產生。我自己所學專業是英文***半生狀態***,沒有相關的文學理論修養和專業訓練。知道不能高瞻遠矚,在更高更深的層面上展開評述,所以不想在諾大的聒噪者隊伍中新增一點可以忽略的聲音,但出生在鄉村現在工作在鄉村並擁有鄉村的精神供給,這使得我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有了本能的願望和信心關注作品中的一點:“鄉村”

  賣瓜的不說瓜苦,這不僅是利益的驅使,也是本能的反應。出生成長於鄉村並理解什麼是鄉村,我在讀完《笨花》後可以有勇氣冒著別人指責無知的危險聲稱:《笨花》不僅是寫鄉村的,它的根在鄉村,基點在鄉村,精氣神在鄉村。作品雖然寫到了歷史的變遷動盪,寫到了南北城市物景,也寫到了官僚軍閥等上流社會人物,但這些都是舞臺上的背景,都是從另一個更寬廣更復雜的方面應證和服務於作家對鄉村表達的需要。書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人物或明或暗地與鄉村發生著關係,主要人物在生活細節和精神氣質上更是如此。

  鐵凝要表達鄉村的什麼?這個問題很關鍵,但答案容易找到。在新書的釋出會上,作者給出了直接的回答:“在《笨花》裡我關注的是世俗的煙火”“表達的是平凡人的生活”。這種表達在作品中是具體和詳細的。從西貝一家作為全書的開頭,中間有勞動,醫療,農事300多種,到最後的喝號原汁原味地呈現著鄉村生活的各個方面,這種詳細到位的表達不僅說明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熟悉,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熱愛。

  問題是作者為什麼要表達鄉村?或者為什麼藉著鄉村中的人展開故事?這種表達在當下時代有沒有意義?要知道表達鄉村在現代社會不僅“落伍”,而且存在閱讀認可上的困難。社會快速發展,新事物層出不窮,一個比一個更能招來觀眾的喝彩聲和聚焦的閃光燈。在這樣一個人人思新思變的時代,鐵凝回過頭去書寫一個幾十年前的村莊,作者的這種“退步”怎樣發生?書寫的自信如何獲得?這個問題關係到作者的部分寫作意圖,也包含著對現實生活問題的關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