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鼻祖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太上盤古氏天道元始天尊”。是公認的道教鼻祖。在“三清”之中位列最尊,混沌未開之時,元始天尊曾以盤古巨身開天闢地。道經記載中元始天尊所創立的道教,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號雖殊,本同為一,都是道的化身。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元始天尊的介紹

  元始天尊***盤古大神***。也稱“盤古大帝”[1]、“玉京大天尊”、“太上道尊”、”、“元始天王”、“紫皇”。是公認的道教鼻祖。全稱“一氣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聖登玉清境始氣所成日天寶君元始天尊妙無上帝”,為道教最高神聖——三清天尊之首。

  道教鼻祖

  道教最高天神-三清祖師元始天尊是道教的鼻祖,在太元***即是宇宙所有劫數開始***之前出生,所以稱它為元始,經常在劫數來臨的時候,用玄妙的大道分化成各時空的神尊來度人,大道分化者都是大道之尊,有如太上道君,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大道君,三天君、東方寶華林青靈始老帝君,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中央黃老君、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北方洞陰朔單鬱絕玄老君,混元皇帝太上老君,以及諸仙官,都是元始天尊所分化。

  根據天堂遊記述:元始天尊居於玉虛宮,此玉清聖境,除非得道上聖高真,不然凡人及中下界神靈是難以進來,因為玉虛乃大道源泉,道氣無量無盡,強烈難敵。

  三清之首

  三清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在“三清”之中位列最尊。

  他生於混沌之前,太無之先,元氣之始,故名“元始”。《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稱:“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此氣化為開闢世界之人,即為盤古;化為主持天界之祖,即為元始。” 元始是宇宙生髮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前。他的本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存在。每當新的天地形成時,天尊就會降臨人世間,傳授祕道,開劫度人。每當新的天地開闢時,都有其年號,曰龍漢、延康、赤明、開皇等等,年號之間相距長達41億萬年。

  齊樑高道陶弘景編定之《真靈位業圖》稱,紫雲之閣,碧霞為城。而天尊所居第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仙府名曰“玄都玉京”。並眾神仙都要按時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歷代神仙通鑑》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傳說其身是上古時代開天闢地的聖祖盤古,捨身創世後,遂得正果,是為玉虛宮的主人,眾仙之祖,地位極高,但具體形象的出現卻比太上老君要晚。據《歷代神仙通鑑》記載,元始天尊“頂負圓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頭罩神光,手執紅色丹丸,或者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天地未形,混沌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和“混沌之時,陰陽未判”的第一大世紀。故以陽生陰降、晝短夜長的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長期以來,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聖賢,下至民間善男信女的虔誠崇拜。

  元始天尊在道教說法

  中國道教***新學術主義派***對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玉皇大帝的闡述:

  1.元始天尊是無極的根源。道是無邊無際的、無盡的、無法形象的,道包涵天宇太虛,成就永珍,存在於無限之中,存在於人的心裡。道藏《玄綱論》說:道是“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萬物以之生,五行以之成”。說明宇宙、陰陽、萬物都是由“道”產生的。

  2.元始天尊是宇宙誕生的源。宇宙有一個開始,開始以前還曾經有開始,宇宙最初的形態從無到有,在無以前還曾經發生過從無到有。這是人類思維無法逾越的時間觀念,是人類知覺的臨界點。

  3.道教對現今宇宙起源的闡述。《清微三品大乘度劫真經》:現今宇宙生成之前,虛無之裡寂寞無表。無晶無光無經無維。虛無的本源是道,道產生了物質的基本,道貫通物質的內外,本身就具有無限的創造力,在無限裡永恆存在,他是道的基礎,絕對的真實,生命之本,自然的靈魂。是一切物質的主宰和本源。在穆斯林的心中,他就是真主安拉。在舊約聖經裡,他就是上帝耶和華。在印度教裡,他就是梵天,在中國文化主流的思維裡,他的形象就是元始天尊。在薩滿教裡,他就是長生天。 元始造物立心,先天始兆。於空瀚之中,玄虛之處,訊息化機,氤蘊融熔,陰陽五行造化其形,萬神開始生於無極之中,時玄景未分,在空洞之際,天光冥遠。浩漫太虛中,物化盈虧相生相剋,若浮若況,五行分更,倘恍渺忽,汨沒紛紜,先天神祇飄蕩無憑。萬物銷鑠鹹滅。時無極聖眾、真神仙佛、祖玄高真,一切不壞法身,遇此劫會,被混沌銷鑠,漸喪其神。 如果神形互化,就會永失無存,拔盡本根。萬眾只有仰靠元始祖尊開創新宇,託付真身。

  4.道教對宇宙形成過程的闡述。道的實現者-元始祖尊憐憫萬世苦行,累劫良因的無極聖眾,於是現運神通,攝眾聖道,藏於萬氣祖根裡,納於粟米之中,於無極的收束之中,六電之氣翼其真,祖氣護養潤其神,積七千餘劫,太極經鹹應度,新的宇宙形成,無極聖眾始佈滿太極。

  5.道教對元始天尊是造物主的闡述。《易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元始祖尊在宇宙萬物產生以前就已經存在,他的本體是永恆的,不滅不壞的。即使現今宇宙毀滅,也絲毫不受到影響。元始祖尊巨集威微妙,化虛無成永珍,慈愛有情,運陰陽養萬物。萬物繁盛,始有盛衰的過程,推陳出新。因為他的演化,宇宙星空方能形成。六合之內,五行***金木水火土***元素相輔相成,萬千世界千姿百態,我們這些生物,全靠他在天天牧養。他就是道,就是我們的根,億萬靈性最終的目標,就是回到元始祖尊的源,參與萬千世界的共迴圈。 現今宇宙是從無極中收縮後爆炸膨脹中來。光陰如梭,膨脹經過八表之外,漸漸始分。各種物質相斥相吸,逐漸成為奧瀚微妙的太極世界。

  6.道教對什麼是現今宇宙的闡述。現今的宇宙在大爆炸以後以臨界速度膨脹,經過變化,宇宙內形成了無數的星系,在無窮維度的空間。現今的宇宙仍在膨脹,無極聖眾領悟無限深奧的演化,成為宇宙中時空和物質的主宰,而他***她***們的力量已經能夠滲透無窮的時空,隨意構造變化任何物質,於是幻化成完美的神人形象,形成以玉皇至尊為主的團體,服從元始祖尊的意志,在浩瀚廣漠的宇宙中創造生命,播種智慧,陶均萬品 。

  7.道教對大羅天形成的闡述。天界的形成 元始祖尊與不同時空的天尊,遊歷於現今宇宙,創造神祇最佳的存在環境“大羅天境”六合三十六天界樂園,元始祖尊與混沌宇宙的祖母,宇宙最奧妙美善的無極聖祖太元聖母用了約一百劫的時間,開創了新的時空,營建了天京樂園,以便氤氳智慧,度化天宇精華。道教謂天京樂園經十二個過程建成。***一***是時無天無地,幽幽冥冥,靈文暗睦,運推自來,為萬氣之根,空 洞結真,氣清高澄,成天廣覆,倏剎自玄。 ***二***是時二象分儀,開張厚載,一時成型。 ***三***是時三千六百日月,一時同明,照耀諸天,無幽不砌。 ***四***是時上聖大神妙行天真,無鞅數眾,朝禮玉庭,玄行太空,贊詠靈文。***五***天發自然妙樂,百千萬種,一時同作,激朗玄宮,上慶神真。 ***六***百詠空生,十方宮商相和,皆成洞張。 ***七***璇璣停關,星宿不行,天無晝夜,四運齊晨。 ***八***紫雲吐琿,流麗諸天,一切萬物,普受光明。***九***春夏秋冬,不暑不冰。氣流柔和,神奇興盛。 ***十***五鎮安立,玄教無窮。 ***十一***是時玄下七寶神奇,以散諸地,資生兆民。 ***十二***七寶奇林,一時空生,光明垂蔭,彌覆十天。***見《無上祕要》 卷二十四《天瑞品》引《洞玄赤書經》*** 玄景始分,化為九氣,成為九真皇,居於三清境,三清境各置八帝,成為三天二十四帝。後來,東王公、西王母從氣而化生,各置宮第,於是又有了營衛職官。

  8.道教對於開天闢地的闡述。開天闢地的原因,元始天尊為了使智慧因子存在和流傳,決心營造成宇宙中最美麗的星球。這是道教年輪中的洪元之時。元始天尊是宇宙之祖,神靈之宗。在大羅天形成之時,元始祖尊和太元聖母化育了東王公和西王母。西王母是宇宙西真清聖妙真善美精元衍化,使天地萬物演煉而成的女神,未來人世中的女神能夠學習宇宙萬物執行變化的法則。昇華到更完美的境界。東王公是大羅天仙之主。此時宇宙已建成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境之中分佈有九天系。元始天尊在大羅天境分化九皇,治理浩瀚的宙宇。為了使宇宙智慧之靈得以流傳,元始天尊於是在太初大紀裡,與玉皇、鬥母等神尊,實行開天闢地的偉大工程。混元之時,元始祖尊於虛無之中,基七耀三恆,秉天然之胤,結成未回之霞,運混沌合鴻蒙溟熔。博覽執臻,過數劫,終成圓體天球。經三萬度,由子入醜,大氣初凝。玄風漸鼓,最初的地球大氣層中充滿塵埃,天水地火不相容。元宰陶鈞,凝結渾灝,環轉周旋,如是輪轉,經三萬度,無所停息,轉轉不已,漸次陶鈞,陰陽初判,混沌始清。大氣層中塵埃累落漸結為地。維重為濁,綱維八極,粗者為峙,清者為流。靡終靡極,或載或成,無疆之化,天地成能。

  9.道教對天地生命起源的闡述。在開天闢地的過程中,天地的執行瞬息萬變,撲朔迷離,元始祖尊與玉皇、鬥母、東王公、西王母等祖尊顯示出無窮的法威,無所不在的主宰力量,運驅陰陽二氣,造就江河湖海。地球的磁力場、大氣層、電離層、也在眾神尊的衡制下,擋阻了宇宙射線的決大部分,地球兩極開始定位,自轉穩定。有利於產生和保護地球將有的生命。 元始天尊於是在大羅天境玄都玉京裡籌劃生命存活的綱領。

  10.道教對元始天尊分化成靈寶天尊的闡述。古時,元始祖尊在大羅天境,玄都玉京中。放無極光明。照無極界,聚集無極聖眾,誥示無極聖靈:“將於太極世界成就真善美樂的智慧,孕育以眾神為模體的生靈”眾神無比歡喜,都以無比崇敬的心情頌詠天尊:“天地玄宗,宇宙本根,包羅天地,養育群生。萬神朝禮,誓忠精誠。堅決擁護”。於是元始祖尊在太易大紀中於本體裡分化大道根源,大道靈魂的九慶紫元,分化成靈寶天尊。

  11.道教對生命形成過程的闡述。在太易大紀裡,靈寶天尊御衡萬物之生機,鈞調配製,於萬千無機分子內和成了有機分子。一切生物都起源於最初的有機分子。這種有機分子太小了,肉眼看不見,幾乎沒有,所以取名為幾。幾這種有機物飄進水中,得水而活,膨脹變長,然後斷裂繁殖,所以起名為斷。斷是最初的微生物,經過幾億年的演變,形成了千姿百態的生物世界。

  12.道教對人類的起源的闡述。生命要進步就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律,諸多古紀的生命形態因難以適應地板運動和氣候的變遷而滅亡。直到晚三紀哺乳動物動物時代,五百萬年前靈長目動物古猿出現。他們的大腦雖比猩猩大不了多少,但已是用後腿行走。古猿為適應生存而使用工具,最後發展到製造工具的猿人,語言的溝通使猿人從條件反射、本能生存進化到產生思維。思想使猿人進化成智人。根據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律,聰明的動物有更多的機會活得長久,將他們的基因和生存本領傳給下一代。到距今十萬年時,人類大腦質層增加厚度,成為發揮天賦本能超越一切動物的半神。《靈寶經》:“天上混無分,天氣歸一身,善成自然人。”這都源於一點道的自然靈性。

  13.道教對天地秩序形成的闡述。太極界秩序的開端,人為萬物之靈的半神,累劫經生,靈魂不知何去何從,無由解脫。靈寶天尊憫鹹憂測,於是五行聚精,化五方五老梵氣天君建宰五方。闡演靈章運化乾坤,以拔度天人利濟群品。燮理陰陽,化形十方救苦天尊傳玄文心印,廣佈閻浮流傳濁界,建築冥剎,以挽救幽魂。設九獄護衛人道。

  九獄分別是:

  酆泉獄主攝天魔。衙泉獄主攝不職典祠。黃泉獄主攝山魈精魅。寒泉獄主攝江湖水怪。陰泉獄主攝血食邪神。

  幽泉獄主攝山林毒惡。下泉獄主攝古伏屍。苦泉獄主攝師巫逆鬼。溟泉獄主攝刑亡橫死

  以上源於道藏典籍《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開上清境益證神仙,以衍無疆,廣被遐裔。《太上洞玄救苦拔罪經》

  這偉大事物的存在全賴靈寶祖尊的開啟。在這其間,靈寶祖尊幾歷堅辛,慈善有情,無怨無悔地關懷護愛著人類。這時,元始天尊考慮到人類要生存發展,必需正確運用智慧,有秩序系統地生存,以使生存環境不會枯竭, 使人的靈魂最終可以快樂、安詳、輕鬆、舒適、完善地迴歸時空之源,參與宇宙共迴圈。成為幫助玉皇天尊平衡六合的神明。於是元始天尊在太初大紀裡分化,成為道德天尊。 也就是說,靈寶天尊是太極秩序的創造者。

  14.道教對道德天尊與人類文明伊始的闡述。道德天尊是大道在世間傳播的始祖,他的慈愛化被萬方,促進天地生機勃勃,他的本體就是元始祖尊。他的意志就是大自然變化的法則,規律。天地的秩序。大至宇宙天地,日月山河,小至花草樹木,昆蟲泥沙。無有不受他的恩澤的。他的恩惠網羅永珍,無窮無盡,世間文明都是由他派生並發展演變而來。

  《南華經》言:自然全體瀰漫著生命,這種從盎然生意化為創造神力向前推進,即能巧運不窮,一體具化,恰如優雅的舞蹈,勃力內轉而秀勢外舒。自然是一個生生不已的創作歷程,而人則是這一歷程中參贊化育的共同創造者。所以自然與人可以二合為一,生命全體更能交融互攝,形成廣大和諧。***流沙河所著《現代版莊子》*** 在道德世界中,古猿從自然世界進入人類世界。人類世界是思想和組織的世界,是儲存起來的知識。肉體凡胎內寄託著魂魄。魄是氣質、精力、體魄,動物屬性,靠食物轉化能量增強,產生慾望。魂是天宇大地靈氣的結合,是父母精血,是人體內五行相生,相互運動產生之精華,情義屬性,最終目的是茁壯昇華,迴歸宇宙大一統的物質屬性,魂魄相互影響制約。大自然造了人,人就是小自然。人體秉承魂魄運動生命,魂魄與大自然互相感應,同步迴圈。***以上出自《智圓行方》***當人的精神把靈魂引向無限美好的時候,我們的精神迴歸宇宙的整體,我們的靈魂與宇宙在一起運動。我的分子在宇宙的和諧中,我變成了千千萬萬的宇宙分子,這些分子有我的基因,我的存在,與廣闊無限的宇宙結合,我的分子成了永恆的。凝聚時又成回舒適快樂的精神。依聚在宇宙的根源,大道的光明裡。原始道教沒有輪迴一說。道的根源是無窮無盡的,他的本體智慧形象就是元始天尊。

  15.道教關於道德天尊與人類秩序開始原因的闡述。人的行為自己決定,併為其後果負責。當慾望影響思想去實施醜惡時,就會在靈魂中形成惡執,使靈魂汙穢暗濁,當肉體機能停止時,靈魂就會分解,在異時真空的壓強裡被滲透挫磨。直到靈魂濁壞因子消磨除盡。作惡 越深所受挫磨越重,時間越長久,靈魂越痛苦。靈魂濁壞因子消磨除盡後,才可回到冥府學習上升天宇樂園的知識。靈魂從父母精血,母親孕育,環境培養造就,代代相傳。因此優生優育,善待孩子,正己復禮,孩子的未來才有光榮與幸福。自己的基因延續才有價值。 道德祖尊揭開了文明的篇章,他使人類從個體生存轉向社會生存,並使人類的動物原始性規範於社會倫理化。引導人類走向光明。他是宇宙三界的奠基者。但是在社會群體裡,人與人的動物慾望在交織、碰撞甚至廝殺著。弱肉強食,幸福與痛苦並存,人在慾望鬥爭中走完人生。在這令人眩目的過程中,團體慾望的高度衝突隨時可能毀滅社會。為了防止可怕的暴欲產生引發災難,道德天尊與玉皇攜手不同時空,玉皇成立太極界六合八表,三界十方,四生六道最高政權,管理太極境的執行,神仙佛聖,精靈神仙的走向。道德祖尊和祖尊使者則在世間流傳下道德倫理,使人的性情慾望在道德的旗幟下逐漸聚集起來,將人的慾望進行社會善惡標準的劃分。對哪些有害社會的思想與行為採取不同形式的壓抑和監控。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穩定結構在社會上樹立了起來,這就是天理、國法、人情。***部分抄襲聖人與凡人的對話叢書------四川人民出版社1《我能得到什麼》2《人是什麼》3《我想要什麼》 ***

  16.道教對玉皇大帝建立、管理三界秩序的闡述。三界秩序建立的形成原因是什麼呢?因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二儀於此分,三才於此定,萬物於此生 育。陰陽相生,萬物順應真常千變萬化,成就三界。三界之中人為萬物之靈,人生於宇宙之內,秉天地日月之精華,父母精血智慧而成形,無論貴賤,皆有靈明道性,為萬物之最。三代之後,人性猥偽,性弱的人墮於悲苦,性強的人略鬥於心。在這種陷坑迷障內性無法進步,無法挖掘真道本性,幾易獸類,暴性孳生。為了三界無數生靈的修真有道,為了使陰陽五行有序,天地劫有終數,閃亮的道德不致於在黑暗的磨礪中消亡,玉皇大帝在太始大紀裡建立起三界最高政權,接受了這個艱鉅的任務。

  17.道教對於玉皇大帝來源的闡述。玉皇大帝存在於始劫之先,本體是三清祖氣。道藏《真誥》曰:陰陽待之以分,日月待之以明。早在太極方法之時,玉帝憫惜宇宙混沌不清,氣機沿塞,化育難行。曾經化身盤古,成理之正,成氣之清,成精之妙,成神之靈。法益三才,角立鼎分。 玉帝形化人莊嚴之身。***光嚴妙樂國土*** 普光明心地。***普明香嚴山 *** 經三千二百劫而證金仙位。 初八百劫舍國,***化形***以示大道無為化育萬物真恆最貴。 次八百劫慈慧,示物靈人神仙聖得道修煉的法則。 再八百劫精智,示大道神聖仙真司法行政之術。 後八百劫捨身,示身法兩忘,迴歸宇宙大一統的必然屬性,與道同存的最高逍遙遊的境界。 三千二百劫又表示超出三界,了達三乘。生死圓通。又經億劫化育有情,經緯天宇,無極聖眾尊玉皇為太極三洞最高宗主。六合八表最高宗主。玉皇布化開玉匱科,布化行政。傳五方誥命,秉教永珍,檢閱劫數,推運乾坤,主持真宰仙佛的黜陟超證,因緣果報,御攝提格,大荒落界。發無量光明十七種,光孕慈善喜舍,遍照無極世界,大道眾生,普沾勝利。化無不化,養育適均。《高上玉皇本行集經》 玉皇即是道體,是神明堅固不壞真空無上法身,在金闋利濟群生超升彼岸,普垂教法,開悟後真。

  元始天尊的名稱探源

  “元始”之名,最早見於晉朝葛洪的《枕中書》。書中記載:混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遊於其中。後二儀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元始天尊又經數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後庖羲,神農皆苗裔也。並曰:“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上、中、下三宮。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聖母所牿。”此時,隋書.經籍志四》始賦予元始天尊以諸神特性,稱他“生於太元之先”。認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到天地初開,授以祕道,謂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問相距經四十億萬載,所度皆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諸仙官”。隋代道士為天尊取名為“樂靜信”。隋唐之時,遂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盤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說法。表明道教信徒對元始天尊的信仰。

  在莊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著神態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師”。站在三清大殿大門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間、上清靈寶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元始天尊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

  後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位為最尊,《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始元玄三氣,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從此三氣各生,”據《雲簋七籖》和《道法會元》等道書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昇仙境,道 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種民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四種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

  天寶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寶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雲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略》雲:“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時,道教的三清尊神還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經”的神化。《雲簋七籖》卷六《三洞經教部》說:“《道門大論》雲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達妙,其統

  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根據《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關於清微神位的記載;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靈福玉僱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元始天尊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個歷史過程。

  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道陵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為最高神。後來寇謙之改革天師道,亦以“太上老君”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經出現了“道德天尊”的名稱,以今所見,“三清”的名稱最早始見於南樑陶弘景所撰的《真靈位業圖》。該書排列神仙序位,分為七個層次,每一層設一箇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極金閥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下臨萬民***。上皇太上無上大道君。其中較為明顯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稱,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確定,並且第三位為“金閥帝君”,太上老君卻居於第四中位。以後“三清”神名逐漸流變發展,至唐代才成為定說。《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聖蹟》雲:“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靈寶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極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於是“三清”遂成為道教的最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