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是東漢哪個國家的

  太史慈字子義。東漢末年名將,那麼太史慈是哪個國家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太史慈是哪個國家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太史慈是哪個國家的

  太史慈是那個國家的人?如果放入當時大的時代背景,太史慈出生於東漢末期,三國鼎立形成初期。在這種大環境下來看,將他列為吳國人比較恰當,雖然他本身並非是一開始便投奔效忠於吳國的,但一度易主之後便誓死效忠於吳國孫策、孫權兩兄弟了。

  太史慈一生機智過人,善於騎射,用弓更是有如神助。在東漢末年,也曾為官過,為當地破了一個長久難破的案件,成功地將惡人繩之於法,但也因為如此,把自己的前途給搭了進去,無法繼續為官,只能帶著老母避世了。

  在安頓好年邁的母親後,太史慈便開始四處找尋明主,以尋找自己的前程去了。剛開始的時候,太史慈是拜在揚州刺史劉繇門下的,當時吳國孫策來攻打劉繇,劉繇下屬給他出謀劃策,讓他排出太史慈阻擋吳國的進攻,但劉繇卻看不起太史慈,不肯命他為將出證孫策。然,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太史慈仍然碰上了孫策一群人,太史慈不畏懼孫策,與孫策大戰三百回合,終於兩人打成平手,在之後的幾次戰役中,兩人皆有交鋒,孫策愛惜人才,幾次三番的招降於太史慈,最終太史慈被感動,棄劉繇而投奔孫策而去,成為三國時期吳國的又一員猛將。吳國得其相助,可謂是如虎添翼。

  太史慈墓

  根據歷史上的相關記載,太史慈是東漢時期一名著名的將領,更是孫權麾下一名有力的戰將,參與了大小戰役無數,協助孫權平定了不少戰亂,維護了一方***。然而可惜的是,在公元二百零六年間,這名威震四方的戰將太史慈卻身患重病,藥石無效,在死前他還感慨自己的大志仍未完成便要死去。

  在太史慈死後,孫權感恩於太史慈在世期間的戰功無數,為其舉辦了風光的葬禮,將他葬在了北固山上,也就是現在位於江蘇鎮江市的太史慈墓所在地。

  現在遊人們所看到的太史慈墓並不是原來孫權為其所設立的,而是經過後來的多次重建翻新所致的。現今的太史慈墓與魯肅墓同在一個景區內。太史慈墓高度為一點七米,直徑約為三米,墓的北側有一擋土牆,高度為兩米左右,長度則為六點八米。墓前面的一塊石碑上刻著“東來太史慈”,還畫有太史慈的畫像,威風凜凜的太史慈身著一身盔甲,右手緊握著刀把,目光凌厲,面容嚴肅,似乎是在等待著敵軍的來襲,隨時做好迎敵的準備,石雕將太史慈的面貌完整地展現在後人的面前。現今的太史慈墓已經是鎮江市的旅遊景點之一,然而當遊人們來到墓前時,看到的不僅是風光秀麗的墓的周圍的景色,更加從中瞭解到了這位有過出色戰績的太史慈的生平往事。

  可嘆的是太史慈直到自己的臨終仍沒有完成自己征戰戰場的志願,想必這也是這位名將最終的遺憾

  太史慈和甘寧關係

  論歷史武將之盛,當數亂世三國,其中太史慈還有甘寧,就都是三國人物,兩人皆是東吳軍中大將,其武功,膽識和謀略,不遜色給當時並立的蜀中五虎,還有北魏的五子。

  太史慈,大名子義,年輕時就非常好學,是個膽識過人,武功和才華都很卓越的人物,拜在孫策帳下前,曾和孫策有過一場歷史少有的二人對戰,最後雙方不分勝負,後跟隨孫策後,戰功無數,尤其是一手箭術了得,從無虛發,歷史有記載,當時孫策領軍攻城,敵方有人在城門上,手扶欄杆大罵孫策,太史慈生氣,拿起弓箭,一箭將那罵人之人的手射穿,刺在了欄杆上,讓曹軍大赫,不敢迎敵。後來孫策之後,孫權接其位,太史慈因迎敵時遭埋伏,身中多箭,讓人救回,重傷不治而死,年僅四十一歲。

  歷史上記載太史慈和甘寧不曾有過正面交鋒,但是有文記載,和太史慈交手過的人談起太史慈,還都面露懼意,可想其厲害程度。說起三國,在東吳能和太史慈並肩的人物,就莫過於甘寧了。甘寧,大名興霸,少年時不務正業,每天穿得一身華麗衣袍,交際一些和他一樣的混混,自封統領,讓每人繫上一個鈴鐺,過著打家劫舍的日子,讓百姓聞風喪膽,聽到鈴鐺響就知道是甘寧又來搶劫了,因此送了一個外號“錦帆賊”,直到二十幾歲,才不再搶劫,跟了劉表和黃祖,但不被重用,後才跟隨了孫權。

  甘寧歷史上做的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甘寧百騎劫曹營了,當時那叫一個威風,僅僅一百人就將曹軍殺的潰不成軍,因此也讓孫權對其格外看重。